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第二屆氣候變化與災害風險國際學術研討會10月20日下午在北京閉幕,與會中外專家學者代表特別關注新興災害風險問題,呼吁深化氣候變化與災害風險領域的國際合作,拓展伙伴關系,共同應對自然災害風險的全球性挑戰。
第二屆氣候變化與災害風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本屆研討會圍繞氣候變化與災害風險主題展開深入交流,中外專家學者進一步認識到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仙臺減少災害風險框架》的緊迫性,并在多方面達成共識。
專家學者們認為,隨著全球環境與社會的加速變化,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與不確定性共存的“新常態”。增強社會韌性日益成為一個系統性的挑戰,直接關系到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可持續性與公平性。
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表示,在氣候變化和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亟須進一步加強對系統性與復雜性災害風險的研究與認知,鼓勵運用新興科技手段為降低災害風險提供基于科學的解決方案。他期望繼續深化國際合作與拓展伙伴關系,共同應對自然災害風險的全球性挑戰。
第二屆氣候變化與災害風險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際組織代表致辭。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據研討會主辦方之一的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介紹,新興自然災害風險是指隨著環境、氣候和社會條件變化而新出現的或正在顯著改變的災害風險。這些風險往往超出現有經驗認知,包括以前未曾明顯出現的災害類型和形態,或災害的物理屬性和致災特征如災害在頻率、強度、時空分布、危害方式等方面發生異常變化,使得傳統災害的定義、識別方法和風險應對措施難以適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