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20日電 (記者 鐘旖)“復興民族 誓作前鋒”重慶大學防空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日在當地揭牌并對外開放,這是中國高校現存修建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的防空洞。
據介紹,重慶大學防空洞始建于1937年,“三線建設”時期和20世紀80年代均進行過修繕,面積超1.4萬平方米。
圖為“復興民族 誓作前鋒”重慶大學防空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現場。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抗日戰爭期間,防空洞是庇護師生和鄉鄰的重要場所。據現有史料記載,這座深藏在重慶大學校園內的防空洞,見證了抗戰時期學校艱辛辦學、救亡圖存,師生弦歌不輟、不屈斗爭的風雨歷程。1939年至1941年,侵華日軍對重慶實施大轟炸期間,重慶大學就至少遭受了六次轟炸。盡管如此,學校以最快的速度復課,在防空洞中堅持教學和科研,支援戰時企業生產,守護中華文脈,詮釋了“復興民族 誓作前鋒”的重大精神。
重慶大學黨委書記王樹新說,防空洞是抗戰時期重大人踐行愛國情懷、自強不息的實物見證,承載著深厚的紅色基因與歷久彌新的奮斗精神。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校將防空洞建設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集歷史展示、情境體驗、思政課教學等于一體,亦是連接歷史與現實的生動課堂。
圖為“復興民族 誓作前鋒”重慶大學防空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部景觀。中新網記者 周毅 攝抗戰期間,防空洞還見證了重大學子投筆從戎、以身許國的熱血擔當。在民族危亡之際,許多學生毅然奔赴前線,其中便包括抗日航空英烈,1940級的體育科學生侯子勤和中國“飛虎隊”隊員何其忱。據檔案記錄,僅在1943年11月至1944年1月,重慶大學參軍入伍的學生就達126人,用青春與熱血踐行了“復興民族 誓作前鋒”的誓言。
當天,重慶市沙坪壩區委書記祁美文為重慶大學不可移動文物“中共沙磁區委成立地舊址”文物保護單位授牌。據悉,1938年10月,中共沙磁區委在重慶大學江邊的防空洞中成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