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0日電 (記者 許婧)“愿以此身長報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專題展”20日在中共一大紀念館開幕。展覽以科技考古為載體,以微觀敘事為脈絡,通過362件珍貴展品與創新展陳,再現抗戰英烈的生命軌跡,詮釋偉大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
展覽現場。 中共一大紀念館供圖展覽圍繞發生在山西方山、河北肅寧、安徽全椒的三個抗戰故事展開敘事脈絡,以“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彰顯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第一單元“青山埋忠骨”以一場跨越80年的尋親之旅為主線,展現埋葬在方山縣的一批普通戰士在抗日戰場上的成長與犧牲;第二單元“捐軀赴國難”再現肅寧雪村突圍戰中軍民共赴國難的悲壯歷史;第三單元“丹心照歸途”講述全椒百姓三代人守護新四軍烈士墓的感人故事;第四單元“精神勵后人”以藝術展項與互動體驗構筑出一處可感可思的精神傳承空間。
方山烈士墓出土的紐扣與子彈記錄著戰地環境的慘烈與艱苦;雪村出土的大量鐵門釘見證軍民一心的魚水深情,全椒的手寫木碑鐫刻著當地百姓跨越生死的守護……362件來自抗戰遺址、紀念館與實驗室的珍貴展品,共同構建起一段立體的歷史記憶長廊;陣列式與藝術化的文物展示手段,營造出肅穆而深沉的觀展氛圍,讓每件文物自己“說話”。
展覽展出的展品。 中共一大紀念館供圖值得關注的是,本次展覽將復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的前沿學術成果系統運用于歷史展示。DNA鑒定讓多位無名烈士重獲姓名,鍶同位素分析勾勒出烈士的來路與征途,病理創傷鑒定還原戰場的殘酷,顱面復原技術更讓烈士容顏跨越時空,再度清晰。“南村烈士體質檔案”互動系統,讓觀眾得以“觸摸”43位烈士的生命歷程,感受那段烽火歲月的歷史溫度;分子考古專區則以通俗語言,解碼科技背后的原理與意義。
本次展覽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復旦大學、山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河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共同指導,中共一大紀念館、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聯合主辦。
展覽現場。 中共一大紀念館供圖展覽作為中共一大紀念館“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系列展”的首展,目前已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陳列展覽推介名單。展覽將展出至12月21日,其間將配套開展專題導覽、科普講座與線上展示等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