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麗水10月20日電(傅飛揚)“以前邊界兩邊的人家辦酒席,常常是你家擺20桌,我家就要擺30桌;你家給10萬元彩禮,我家就得湊15萬元。這種‘面子競賽’,最終苦的是老百姓自己。”10月20日,浙江省麗水市慶元縣安南鄉宣傳委員張用群受訪時說。
在此背景下,今年10月,安南鄉與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嶺腰鄉共同簽署了一份邊界共建協議,正式啟動“浙閩邊移風易俗”行動。這場跨越省界的攜手,旨在打破行政壁壘,協同治理長期困擾兩地民眾的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共同培育文明、健康新風尚。
安南鄉與嶺腰鄉山水相依、人文相近,民間通婚、商貿及日常往來密切。然而,長期以來,受歷史因素影響,兩地農村在婚喪嫁娶等習俗上形成了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的風氣:婚宴規模、彩禮金額等層層加碼,不僅背離了傳統習俗的本意,還給許多家庭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
安南鄉一景。慶元縣委宣傳部供圖面對這一現實難題,安南鄉、嶺腰鄉黨委政府經過多輪溝通與磋商,最終達成共識——聯手推動習俗改革,從源頭上為民眾“減負”。雙方共同制定了《浙閩邊界村規民約》,對彩禮上限、宴請桌數、菜品標準、禮金金額等作出明確、細致的規定。
“我們推動這項工作,并不是搞‘一刀切’,而是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理念,核心目標是減輕民眾負擔,讓習俗回歸本真。”嶺腰鄉相關負責人強調。
為確保移風易俗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安南鄉、嶺腰鄉建立起聯合宣傳機制,組織文藝隊伍精心創作了一批以“破陳規、除陋習”為主題的方言小品、三句半、歌舞等節目,用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邊界各村巡回演出,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隨著移風易俗工作的推進,兩地合作領域也將不斷拓展和深化,從最初的婚喪禮俗整治,逐步延伸至社會治安聯防、生態環境共保、產業發展共贏等多個方面,初步形成了“組織共建、民生共享、發展共促”的省際邊界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區域協同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移風易俗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張用群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深化合作,以邊界治理的“小切口”做活區域協同發展的“大文章”,努力讓省際邊界地區成為文明新風蕩漾、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共同繁榮的和諧家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