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1日電(張煜歡)在貴州省大方縣鳳山鄉羊巖村“方塘智慧書屋”內,暖陽透過窗欞,十余名孩子圍坐桌前,小心翼翼地翻閱來自千里之外的彩色繪本。烏蒙山區的童真與錢塘江畔的關懷,通過書香緊密相連。這一場景,是農工黨杭州市委會“同心護童心”社會服務項目的生動縮影。
“同心護童心”是由農工黨杭州市委會于2021年啟動的一項青少年發展支持項目。從獨立運作到多元協同,從線下扎根到云端互聯,從服務一域到輻射千里。四年來,項目突破單一幫扶局限,實現區域拓展、系統賦能雙提升,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社會服務模式,累計惠及青少年3.6萬余人次。2024年,項目升級為農工黨杭州市委會社會服務示范基地。
圖為研學活動現場。農工黨杭州市委會供圖從“獨奏”到“合唱”:構建立體化守護網絡
項目植根于杭州市錢塘區,區域內匯聚約44萬非戶籍常住人口與25萬高校師生,形成以青年為主力、流動性強的人口結構。充滿活力的區域特質背后,隨遷子女心理適應、留守兒童情感陪伴、青少年學業壓力等議題亦愈發凸顯,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中亟待關注的重要內容。
“發揮醫藥衛生、人口資源領域界別優勢,筑牢人民健康根基,是農工黨的時代使命。”農工黨杭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倪曉娟表示,“我們要將專業智慧轉化為務實行動,以社會服務實效服務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大局。”
“同心護童心”項目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源于其精心構建的多方聯動機制與專業化組織保障。項目以“同心”為紐帶,整合黨政部門、民主黨派與社會力量,通過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逐步構建起一張覆蓋廣、專業強、響應快的立體化守護網絡。
此外,項目依托“錢塘區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將服務延伸至農村流動兒童,并設立“心理研學基地”,將心理知識普及、情緒管理訓練與團隊協作培養系統融入實踐課程,在提供穩定實體空間的基礎上,打造重點干預與全面關懷并行的工作格局。
在服務體系上,項目突破單一心理幫扶模式,構建涵蓋普法教育、健康關懷、社會實踐與權益保障的綜合性支持網絡。通過律師開展法治課堂、醫生提供身心健康指導、教師進行學業支持等多專業協作,確保青少年在成長各環節都能獲得精準、多元的專業支持。
線上服務精準發力,項目線下實體網絡持續深化。截至目前,項目已在錢塘區開展心理健康講座、目標性親子活動、父母成長營等各類線下活動220余場,一對一輔導300余人次,精準對接區域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群體實際需求。
農工黨杭州市委會常委、錢塘區基層委主委、錢塘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紅說,“同心護童心”項目的持續生命力,源于其貼近時代發展、貼近青少年實際需求的服務模式。“線上+線下”雙軌并行,提升了服務可及性與及時性,推動項目從階段性關懷向常態化陪伴轉型,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構建更加穩固的支持網絡。
從錢塘江畔到烏蒙山區:東西部協作的愛心接力
如今,“同心護童心”項目的服務半徑已由杭州本土向西部地區有效延伸。
2023年9月,響應農工黨中央“大方縣不脫貧,農工黨不脫鉤;大方縣脫了貧,農工黨不斷線”的莊嚴承諾,農工黨杭州市委會將“同心護童心”項目系統融入對口幫扶工作體系,啟動“方塘共興”協作項目。
該項目注重精準幫扶與長效發展相結合。在“新年穿新衣”活動中,志愿者團隊依據建檔信息為每個孩子精準匹配衣物尺碼;“點亮一盞燈·方塘共閱”圖書募集則建立分級篩選機制,確保讀物符合各年齡段認知需求。持續開展兩年的“方塘伙伴計劃”已累計為貴州山區兒童輸送愛心物資逾60萬元。
2024年6月,由農工黨黨員俞婷薇牽頭捐建羊巖村“方塘智慧書屋”。這座現代化書屋不僅配備智慧課堂設備、多媒體教學一體機等硬件設施,還系統引進特色課程體系,館藏圖書規模已達萬余冊。書屋的建成顯著改善了當地兒童的閱讀環境,成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重要文化陣地。
同步推進的“方塘智慧研學”,已連續兩年組織錢塘、理塘、大方三地學生共同參與夏令營,通過雙向互動拓展青少年視野,在實踐層面推動東西部文化交流互鑒。活動設有紅色教育基地研學、職業規劃課程體驗等活動,西部孩子得以近距離感受江南文化底蘊,東部學生則在交流中深化對鄉村振興的認知。
在俞婷薇看來,“方塘共興”項目開辟資源輸送與情感聯結雙重路徑,構建起東西部少年兒童溝通平臺,在潛移默化中筑牢民族團結與社會進步的社會根基。
倪曉娟說,接下來農工黨杭州市委會將以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為統領,進一步深化資源整合、拓展協同網絡,全面提升“同心護童心”項目的專業化、系統化水平,在更高起點上打造具有參政黨特色的社會服務品牌,為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注入持續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