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應妮)當廚師推著“烤鴨”上臺,藝術家們在演奏之余做出“大快朵頤”的夸張動作,全場發出會心微笑,中國美食的美妙滋味通過生動的音樂和表演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廚房——味覺的盛宴》選段首次登上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舞臺。 北京國際音樂節供圖24日晚,指揮家楊洋執棒中國愛樂樂團,在保利劇院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古典與現代的音樂之旅,也為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畫下完美句號。
當晚的音樂會由充滿新銳氣息與中國意蘊的旋律拉開序幕,中國香港年輕作曲家梁皓一的《中國廚房——味覺的盛宴》選段首次登上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舞臺。這部作品別出心裁地以“大紅袍”“佛跳墻”“北京烤鴨”等極具代表性的中華美食為意象,運用豐富的管弦樂語言,烹飪出一席聽覺上的“味覺盛宴”。音符跳躍間,仿佛能嗅到人間煙火的香氣,感受到飲食文化背后鮮活的生活質感。
當這部充滿煙火氣息和生活質感的現代新作與勃拉姆斯的浪漫經典同臺奏響,整場音樂會如同一次東西方音樂文化的對話,既展現中國當代作曲家的創新活力,又致敬古典音樂輝煌傳統,以“宴”為喻,以“韻”傳情。女中音歌唱家伊爾迪科·科姆洛西以她醇厚而富有表現力的音色,深情演繹了勃拉姆斯的《女中音狂想曲》。音樂會的最高潮由小提琴大師吉爾·沙漢姆點燃,他帶來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以其電光石火般的精湛技藝和深摯飽滿的情感表達,徹底征服了全場觀眾。
過去的兩周,北京國際音樂節在北京各處地標建筑留下印記。
“溯洄浪漫 直抵今音——青鳥計劃@BMF”在天壇公園神樂署上演。 北京國際音樂節供圖天壇公園神樂署里,“溯洄浪漫 直抵今音——青鳥計劃@BMF”在此上演。青年音樂家孟華嬰、王天佑攜手知名大提琴家王健、上海四重奏等名家登臺,以《中國民歌七首》《德沃夏克A大調鋼琴五重奏》等東西方經典曲目,為觀眾呈現跨越世代的音樂盛宴。活動現場還同步發布聚焦北京國際音樂節創始人余隆藝術人生的“匠者之心”紀錄片,追溯其從海外求學至成為文化使者的歷程,展現其搭建東西方音樂橋梁的藝術實踐。
秋天的北京,伴著交響樂的Citywalk,這也是此次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一大亮點。報名觀眾以國家大劇院為軸心,沿著北京坊、琉璃廠、西單、國家大劇院外環、國家大劇院內環共5條線路,漫步在沁涼的秋夜里,在專屬定制的交響樂中最終匯集于國家大劇院。觀眾通過手機程序與現場聲音互動,將城市喧囂與管弦織體交匯,讓整個城市化為一件巨大的樂器,匯入當晚“浮聲之城·銳響生輝”音樂會中的聲浪,指揮家約翰·斯托高茲執棒英國廣播公司愛樂樂團,帶來了華人作曲家黃若《浮聲之城》的亞洲首演。此前,《浮聲之城》在曼徹斯特、紐約、倫敦上演,黃若借此探討人與城市、人與他人、人與聲音之間的關系,展現了音樂如何作為社會對話的媒介,在劇場之外開辟新的維度。
“浮聲之城·銳響生輝”音樂會之前的Citywalk。 北京國際音樂節供圖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余隆表示,經過近30年的發展,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中國概念”已經走向更深層次的“創造”與“對話”。“北京應該成為新作品走向世界的舞臺,我們要把中國重要的作曲家推薦出去,向更多人展示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