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0月25日電 (李一璠 張一辰)在由管道、水泥墻構筑的“地下城”里,王子身著黑色“工裝風”服裝,吟唱著歌謠……25日,北京人藝小劇場劇目《哈姆雷特》在西安開元大劇院上演,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前來觀看。
該劇目由馮遠征擔任藝術指導,楊佳音導演,魏嘉誠、張曄子、王俊淇、方洋飛四位青年演員出演,曾在澳門、北京等地巡演,以充滿想象力的舞臺呈現,用青春對話莎士比亞,為觀眾帶來當代年輕人眼中的《哈姆雷特》。
北京人藝小劇場劇目《哈姆雷特》劇照。(開元大劇院供圖)飾演哈姆雷特的青年演員魏嘉誠向中新網記者分享:“共創是劇目最大的特色,從文本到舞臺設計,每一位共創成員在碰撞中合作,擦出靈感與火花。”
“經典需要不斷被觸碰才能具有生命力。”青年演員張曄子說,一人分飾多角對年輕演員是不小的挑戰,僅憑手中一件象征性道具,便可巧妙完成角色轉換,她戴上花環是奧菲莉亞,摘下便是王后喬特魯德。
“我們還致力于在表演的‘跳進’‘跳出’間找到平衡,讓觀演不只是一次欣賞,更是一次對話。”在劇中扮演波洛涅斯、雷歐提斯父子兩個角色的青年演員方洋飛說。
北京人藝小劇場劇目《哈姆雷特》青年演員分享創作故事。 李一璠 攝青年演員王俊淇介紹,表演中演員頻繁打破“第四堵墻”,與觀眾互動甚至邀請其參與劇情,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與參與度。
記者在現場看到,劇目融入了多種現代藝術元素,電鋼琴、吉他、非洲鼓等演奏的原創音樂,營造出獨特的戲劇氛圍,為古老故事注入了現代活力;滑板、蹦床、樓梯等道具運用亦增添不少趣味,為角色行動和情感表達提供了更多可能。
從那聲穿透時空“生存還是毀滅”的經典叩問,到舞臺上“別叫我哈姆雷特”等具有張力表達,觀眾心中對“王子復仇記”的固有印象被悄然打破。
“觀眾不再是有距離感的看客,而是與劇中角色的迷茫共振,共情其靈魂深處的困頓與掙扎。與哈姆雷特的直面是與自我內心的坦誠相對。”“95后”觀眾張薇評價道。
“《哈姆雷特》可以有無數種解讀方式。戲劇沒有邊界,我們以年輕人的視角,以自我的態度演繹。沒有太多條條框框,更像一個游樂場,和觀眾一起經歷起伏,點燃小小的劇場空間。”張曄子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