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1月6日電 (李明芮)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十四五”以來,山東民政系統以“六個民政”品牌建設為引領,在政策體系構建、民生保障提質、服務改革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在民政部重點工作綜合評估中,連續11年獲得“優秀”等次,交出一份溫暖民心的民生答卷。
11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李明芮 攝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11月6日召開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山東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政策筑基織密民生保障“安全網”
五年來,山東不斷健全民政領域制度體系,全面搭建起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據山東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莊嚴介紹,該省推動頒布實施《山東省慈善條例》《山東省志愿服務條例》《山東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3部地方性法規,針對民眾關心的城鄉低保、特困人員認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老年助餐服務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創新性政策文件。
以服務保障為例,山東基本建成了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常態化保障低保對象132.5萬人、特困人員34.8萬人。該省還建立基本養老服務制度,在中國率先實現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構建起覆蓋縣、鄉、村、家庭的四級養老服務網絡。
此外,在監督管理方面,山東建立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機制,推動社會組織、公益慈善、福彩銷售規范有序發展。“十四五”以來,山東社會組織數量較“十三五”末增長13.3%,慈善組織增長近2倍,銷售福利彩票約485億元(人民幣,下同)。
服務提質打造便民利民“幸福圈”
聚焦民眾急難愁盼,山東持續優化民政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讓民生服務更有溫度、更可觸及。
山東是中國老年人口最多的省份,“十四五”以來,該省堅持以老年人多層次服務需求為導向,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發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2.4萬處,穩步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家門口”的養老服務更加可感可及。
山東還聚焦失能老年人服務需求重點發力,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達1125家,數量穩居中國首位;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76.4%,超出國家“十四五”目標21個百分點,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與質的有效提升。
為優化婚姻登記服務,山東在中國首創了包括“免費現場照相”在內的婚姻登記全流程免費政策,每年為民眾節省費用約1000萬元。中國首張“跨省通辦”的結婚證從濟南市歷下區發出,“十四五”以來累計辦理跨區域結婚登記34.7萬件。
為有效服務民眾出行、快遞進村、山貨進城,山東還創新開展“鄉村著名·郵路暢通”活動,全省累計命名鄉村道路6.2萬條、設置鄉村地名標志7.5萬個。
改革賦能激活事業發展“新引擎”
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山東民政領域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山東在中國民政系統率先出臺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先后承接民政領域全國性改革試點24項,爭取試點補助資金9.3億元。
據莊嚴介紹,今年,山東成功入圍全國首批“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消費補貼”3個試點省份,爭取試點資金、發放消費券數量均居中國首位。
在推動“婚育一件事”“社會救助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重點民政服務事項集成改革,山東實行“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次提交”。近期,山東率先在中國推出“居民身后一件事”全省域集成辦、高效辦,整合了12個部門37個事項一次聯辦,民眾辦事環節、填報要素、辦理時限分別壓縮74%、91%和77%。
莊嚴表示,面向“十五五”,山東民政系統將著力推進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著力提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事務、社會治理工作水平,健全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服務保障體系、監督管理體系、社會參與體系,努力為中國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山東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