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于黃河“幾”字彎頂端、北與蒙古國接壤的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依托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資源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育“金石交”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融創街區,推動民族手工業在融合創新中煥發活力,走出一條文旅融合促進發展、民族團結共筑繁榮的邊疆振興新路。
文化鑄魂:萃取共有符號
“我們銀碗上雕刻的紋樣,都是源自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靈感來自‘金石交’資源庫。”在烏拉特中旗“金石交”同心創業街的銅銀器作坊中,市級非遺傳承人白玉龍正手持鏨子,在銀碗上細致雕琢云紋,清脆的敲擊聲不絕于耳。
圖為烏拉特銅銀器作品。胡東育攝烏拉特中旗的“金石交”是一個民族文化創意品牌,其核心是以“金石”比喻各民族堅不可摧的深厚情誼,并通過具體的產業實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相結合。
烏拉特中旗的民族手工藝歷史悠久,銅銀器制作、刺繡等非遺技藝傳承千年,但曾面臨樣式單一、創新不足的困境。2024年,當地推動理論學習與文化實踐深度融合,打造“金石交”融創品牌,將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作為文創產品創作的核心源泉。
為使文化資源更易感知與應用,烏拉特中旗構建“政府+高等院校+研發中心+行業協會+國企+營銷團隊”協同機制,與內蒙古師范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內蒙古民族文化產業研究院等共建校地合作基地,獲93件國寶級文物數字版權授權。
“這些文物為手工藝人提供豐富創作素材。”烏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副旗長烏日娜說。
針對部分手工藝人文化基礎薄弱、學習機會有限的情況,當地將復雜文物信息轉化為圖文并茂、結合3D模型的“多模態”卡片。“手工藝人掃碼即可360度查看文物細節,直觀理解傳統紋樣,輕松汲取靈感,將朱開溝環首青銅短劍紋樣、遼代纏枝花紋等元素融入現代設計。”烏日娜說。
產業賦能:搭建融創平臺
“金石交”融創空間“過去手工藝品銷路窄、收入不穩,如今入駐創業街,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生活更有盼頭。”蒙古族刺繡傳承人娜仁高娃展示繡有傳統紋樣的抱枕時說道。她的轉變,源于烏拉特中旗打造的“金石交”同心創業街這一重要平臺。
2021年7月,烏拉特中旗建成“金石交”同心創業街,吸引銅銀器加工、玉石雕刻、刺繡、氈藝等各類手工藝人入駐。街區提供標準化場地,整合政策扶持、技能培訓、宣傳推廣等服務,構建完整產業鏈,有效破解傳統手工藝“小散弱”困局。
烏拉特中旗依托非遺傳承力量,重點扶持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巴圖陶高、市級傳承人莊俊等帶頭人,通過“名師帶徒”模式培育手工藝人才,同時還吸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
目前,“金石交”同心創業街已入駐商戶90余戶,帶動450余人就業,其中轉移農牧民占48%,成為就業創業重要陣地。2024年,創業街相關業態年銷售收入達2000多萬元,真正實現“指尖技藝”向“指尖經濟”轉化,助力各族群眾增收致富。
品牌引領:創新營銷矩陣
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推介會亮相、在深圳文博會獲200萬元訂單、在天安門核心展區《輝煌的中國》主題展展出、在短視頻平臺吸引大量關注……“金石交”品牌通過多元化營銷,從北疆草原走向全國市場。
圖為2024年7月,“金石交”文旅產品文創大賽在呼和浩特舉辦。烏拉特中旗文化館供圖為提升品牌影響力,烏拉特中旗構建“線上+線下”、“展覽+賽事”多維營銷矩陣。線下建設“金石交”藝術館,打造集銷售、招商、展示于一體的綜合平臺;開設創意店,開發文旅研學線路,讓游客體驗手工制作,感受民族文化。線上借助直播平臺,組織高校師生開展推廣活動,拍攝短視頻,使文創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文創賽事成為品牌傳播重要載體。2024年7月,當地聯合內蒙古師范大學、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內蒙古民族文化產業研究院等高校院所舉辦“金石交”文旅產品文創大賽,2192件作品亮相,莊俊的“龍騰四海吟盛世”、侯維龍的“龍紋飾品擺件”等作品獲金獎。更引人注目的是,“金石交”品牌登上國家級展示平臺。2025年5月起,烏拉特中旗10秒宣傳片在天安門東、西地鐵站5塊LED屏每日播放225次,為期一年的展播向國內外游客展示北疆文化魅力。
從北京到深圳,從線下展會到線上直播,“金石交”通過高頻次、高質量展示,突破地域限制,讓各民族共享文化符號廣為人知。
交融共生:匠心傳遞真情
“金石交”品牌的成長,是烏拉特中旗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體現。在創業街作坊中,漢族、蒙古族、回族等手工藝人互幫互助、切磋技藝,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凝結成寓意深遠的文創產品。
莊俊與廣東設計師陳發榮跨界合作,以純銀、水晶為原料創作“龍騰四海吟盛世”銀質掛件,融合南方設計理念與北方手工技藝,上市首月銷售額從1、2萬元增至6萬元;白玉龍受赤峰出土金馬飾件啟發,與蒙古族匠人巴音畢力格合作打造“金馬吊墜”系列,首筆訂單達300件、價值9萬元。
“這些合作成為各民族互鑒共進的鮮活例證。”烏日娜說。
生產經營中,各族商戶相互支持、抱團發展,大家在互助中增進感情,在合作中凝聚共識。
通過參與文創設計、制作與銷售,各族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強。農牧民匠人在創作中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高校師生在合作中感受邊疆文化魅力,消費者在體驗中了解各民族交融歷史。“金石交”不僅是文創品牌,更是促進情感相通、心靈相融的紐帶,讓“五個認同”深入人心。
未來可期:書寫興邊新篇
如今,“金石交”品牌已發展涵蓋烏拉特服飾、銅銀器、刺繡、玉石鑲嵌等9大類500余種產品,2024年銷售額突破3200萬元。其創新實踐獲國家民委高度認可,相關案例納入全國民委系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輪訓班課程。烏拉特中旗成功入選第二批自治區重點培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金石交”項目獲評自治區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2025年3月25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推介會上,“金石交”發起成立民族手工業融創品牌建設共同體,旨在整合全國設計力量與市場資源,推動民族手工藝品標準化建設,助力品牌走向國際。同時,烏拉特中旗文旅資源數據庫正式上線,實現文化資源科學管理、多模態關聯與授權交易,為品牌創新提供數字化支撐。
“目前,我們正依托甘其毛都口岸優勢,探索‘金石交’產品‘走出去’路徑,讓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創產品沿‘一帶一路’走向世界,成為文化交流使者。”烏日娜說。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膠漆,堅于金石。從北疆草原小作坊到全國知名文創品牌,“金石交”的發展是烏拉特中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金石為證,初心不改;民族團結,未來可期。在祖國北疆,烏拉特中旗各族群眾以匠心鑄精品,以團結促發展,共同書寫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新篇章。
張林虎
(“統戰新語”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