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徐珊珊)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楊志純在11日舉行的“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江蘇文旅融合從理念到實踐、從“起勢”到“成勢”,成為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寫照。2024年江蘇接待境內外游客10.91億人次、旅游總花費1.34萬億元,文旅產業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在賦能人民美好生活方面,江蘇持續豐富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雙千計劃”,培育了1009支優秀群眾文化團隊,打造了1011個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江蘇人均接受文化場館服務次數由“十三五”末的4.76人次提升到2024年的7.64人次。
圍繞賦能遺產文明價值更好彰顯,江蘇扎實推進文化傳承發展。目前江蘇擁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世界自然遺產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座,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項。2024年江蘇備案博物館接待觀眾突破1.39億人次,保持全國第一。
在賦能消費提質擴容方面,江蘇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推出“蘇旅貸”“鄉旅E貸”專項金融產品,創成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16家、旅游休閑街區11家,均居全國第一。
江蘇還全方位打造“水韻江蘇”文旅IP,構建“兩廊兩帶兩區”發展布局。“十四五”以來,江蘇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分別增至26家和10家。江蘇高質量建設長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高水平建成運營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集中推出“運河百景”“長江百景”標志性文旅產品,讓“江河湖海”這個江蘇最大特色更有顯示度、更具吸引力。
楊志純表示,江蘇文旅產業已由“拼資源”轉入“比內容”、由“要素驅動”轉入“創新驅動”的新發展階段。下一步,江蘇將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緊密結合,持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