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1月13日電 (陳英清)海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釗軍13日在2025年“雨林與您”體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設立四年以來成效明顯,新發現物種80余種,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增長到7群42只,是全球長臂猿中唯一持續增長的種群。
今年4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在五指山市掛牌辦公,實現統一規范管理。同時,海南深化“局省共建”機制,與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了國家公園建設提升行動方案,推動重點工作取得實效。
在生態保護系統建設方面,海南全面實施網格化管理,將國家公園劃分為1700多個網格,嚴格落實管護責任。新建、改造保護站點和森林防火道路等,持續完善基礎設施。目前已完成22.89萬畝人工林退出,核心區459戶1975人全部完成生態搬遷,推進園區小水電站整治,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顯著提升。
在綠色發展創新突破方面,海南率先以國家公園為獨立單元連續5年開展GEP核算,GEP總價值由2045.13億元提升至2087.52億元,并探索開發“GEP貸”等金融產品。編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生態產品目錄清單,開發全國首例國家公園碳匯產品并實現首單交易。組織開展國家公園原生態產品認定,累計認定36個產品,提升產品銷量。建成全長466公里的環熱帶雨林旅游公路,串起山水奇觀、黎苗村落和地方美食,為國家公園區域內及周邊市縣筑牢綠色產業基礎。
在民生改善方面,海南投入1.79億元實施國家公園內村莊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惠及56個村莊。開發國家公園231名社區生態管護員崗位,優先選聘當地居民1350人為生態護林員,通過生態旅游、自然教育等吸納園區及周邊居民參與國家公園保護。實施公園非國有公益林差異化補償,保障園內林農享受到國家公園紅利。
在治理能力提升方面,海南實現海南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臺與全國國家公園感知系統緊密對接、數據實時共享。完成園區內4個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組網,依托海南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獲取相關部門水文、水質、氣象等監測數據。建設“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項目,初步建成國家公園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資源動態監測全覆蓋,極大提升森林資源破壞早發現早處置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