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9日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近日有不少分析指出,在日本歷任首相中,高市早苗第一個明確表態將“臺灣有事”與“存亡危機事態”相掛鉤。這意味著一旦出現這種“事態”,日本即可行使所謂“集體自衛權”,日本武力介入臺海成為可能,這觸犯了中方底線。發言人是否認同這種說法?
毛寧:《聯合國憲章》規定的“集體自衛權”是為維護國際社會集體安全、防止法西斯勢力復活而創設的權利。日本在二戰后被限制行使這一權利。《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日本“禁止重新武裝”,日本在其憲法中承諾“永遠放棄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以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確立專守防衛原則。這些都是日本作為戰敗國義務的法律化。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以所謂“存亡危機”和“自衛”為名發動對外侵略,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慣用伎倆。1931年,“能否得到滿洲”曾被視作“威脅日本存亡”,日本以此為借口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此后,日本宣稱“‘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存亡之戰”,將侵略戰火燒向整個亞洲。“是否襲擊珍珠港”也曾被視為“威脅日本存亡”,由此點燃了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
警鐘已經敲響,悲劇不能重演。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國際社會必須高度警惕、堅決阻擊任何復活軍國主義的圖謀,共同維護戰后國際秩序,守護世界和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