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方由朝)我市以農民增收為出發點,積極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特色漁業、生態漁業、休閑漁業,推進水產健康養殖,促進漁業經濟快速增長,2014年,全市完成水產品產量2880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3億元。
記者從水務部門了解到,去年全市漁業能取得這樣的成效,得益于惠農惠漁的政策落實,市及洛南、商南、山陽、柞水四縣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政策,有力推動了全市漁業健康快速發展。簡政放權,全年對苗種生產許可等4項由市級審批的事項及時下放到縣區,簡化行政審批程序,方便了群眾。技術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技術人員下基層開展技術服務185次,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10期,培訓280人次。同時,由傳統的池塘養魚、水庫養魚迅速向大鯢規模化馴養繁殖、山區冷流水養殖、網箱養魚、休閑漁業等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顯著的產業發展,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由草、鰱、鳙、鯉等傳統產品向大鯢、虹鱒魚、金鱒魚、鱘魚、泥鰍、羅非魚、錦鯉等深受市場歡迎、附加值高的名特優品種轉變,市場份額由過去的35%上升到55%以上,實現了由“產量型”漁業向“質量效益型”漁業的轉變。此外,引導扶持一大批回鄉創業人員和外商來我市投資漁業產業開發,形成了山陽縣恒遠水產專業合作社、柞水縣群浩水產養殖公司、洛南水岸生態苑有限公司等一批漁業龍頭企業,全市已發展成熟大鯢規模化養殖基地38個,建設冷水魚養殖基地10個;開展水生動物增殖放流活動,先后在丹江流域放流魚類80萬尾、在保護區放流大鯢7500尾;全市建立了以爭取中省財政資金為引領、民間資本和招商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多渠道漁業投資機制,全市完成漁業投資3500萬元,其中爭取中省投資超過1033萬元。
據統計,2014年全市漁業人口3420人,漁業人口人均純收入1207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