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頂層抓制度設計、面上抓動態監測、全面抓服務保障、重點抓政策供給,全力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著力構建因病致貧返貧屏障,助力鄉村振興有力有序有效推進。推進有效銜接
市衛健委聯合市編辦、市發改委等9部門印發《全市實現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將健康扶貧攻堅期形成的工作機制、政策舉措、經驗做法借鑒融入健康鄉村建設之中,明晰工作思路,提出工作要求,從3個方面14個具體任務明確在5年過渡期內,健康扶貧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路徑和措施。接續鄉村振興,印發了《商洛市衛健委關于承接商洛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領導小組及下設各工作組工作職責任務分工的通知》,成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組織和人才振興、鄉村社會治理、生態振興、鄉村規劃建設等5個有效銜接工作組,明確分管領導和聯絡員,落實工作職責,推動健康扶貧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健康鄉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圍繞健康商洛建設總體目標,深入推進健康知識普及等17項健康行動。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衛生鎮創建成果。認真落實“十四五”健康鄉村項目建設,遷址新建20個鎮衛生院、改擴建50個鎮衛生院、新建70個衛生院醫療廢水處理系統、新建636個集體所有權的標準化衛生室,全力推進健康鄉村建設。構建防返貧屏障市衛健委成立工作專班,建立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動態監測工作機制,印發《全市衛健系統健全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實時監測預警信息,指定專人每日登錄“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和“陜西省返貧監測預警平臺”,實時監測分析因病致貧返貧風險數據信息,形成預警臺賬,及時跟進服務,落實政策要求,制定幫扶措施,消除風險隱患。提供線索雙向反饋,堅持鎮村每周摸排與市內各級醫療機構每月推送大病救治線索相結合的方法,將排查核實新增大病患者信息打包提交市鄉村振興局核實核準后,將認定監測對象反饋相關縣區,落實集中救治和簽約服務。確保行業政策落實
做細大病專項救治,市衛健委將30種大病專項救治對象擴大為脫貧戶和監測不穩定戶,按照定點醫院、定診療方案、加強質量安全管理的原則,將大病專項救治的模式推廣為所有30種大病患者住院治療的規范化措施,累計救治患者25851例。同時,聯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開展0歲至18歲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免費救治項目(心佑工程),共篩查患兒221例,67例符合手術救治條件;爭取省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支持,為20名困難大病患者爭取愛心濟困捐贈資金10萬元。做強脫貧人口慢病簽約服務,推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切實做到應簽盡簽、簽約一人、履約一人。截至9月底,全市4種慢病患者7.8991萬例,已完成第三季度隨訪7.8018萬例,隨訪率為98.77%。做全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全市21家縣級公立醫院和124個鎮辦衛生院全面落實先診療后付費制度,“一站式”結算窗口全覆蓋,政策落實率100%。做實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全市1283個行政村(社區)標準化村衛生室全部規范運行,每個村衛生室配備至少一名合格村醫。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醫療服務,全市24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本醫療服務基本滿足,搬遷安置點鎮、村兩級醫務人員資質全部達標。
筑牢健康服務基石
為打造高質量醫療救治體系,市衛健委全面啟動市、縣兩級“三大中心”建設,制定印發《商洛市胸痛、卒中、創傷“三大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確定全市創建胸痛、卒中及創傷中心的醫療機構,初步實現全市三級綜合醫院和各縣區醫療機構“三大中心”建設全覆蓋的目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新一輪醫療對口幫扶工作,爭取江蘇省11家醫院和省內5家醫院對口幫扶我市8家縣級醫院;為縣及縣以下醫療機構招聘專業技術人員139名,對基層9名骨干全科醫生、17名業務骨干人員和270名鄉村醫生進行專項培訓;遴選3名基層人員參加韓紅基層超聲培訓,組織全市114名基層管理和醫務人員參加國家第32期、35期雄鷹計劃培訓。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組織市級評審專家對各縣區申報的22家國家基本標準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市級復核,推薦31所條件較好的綜合能力較強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參加全國“達標衛生院”創建工作。遴選32所鎮衛生院開展示范中醫館創建、50個村衛生室開展村級中醫堂創建。(張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