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綜述

市區環城北路6號高架橋

西街改造項目商品房建成圖
葛思棟
“小區經過改造,面貌變化太大了,原來破爛的外墻經過粉刷面貌煥然一新,以前蛛網似的電線現在全部進入管道。目前,樓頂滲漏、污水管道等工程都在積極修建之中,相信小區越變越美、生活越來越舒服!”看著老小區一天一天在變好,在商洛學院待了30多年的退休教師楊老師高興地說。
管網堵塞、外墻破損、線網亂架……這幾乎是所有老舊小區的通病。就地改造,讓老舊小區既留得住“鄉愁”,又裝得下幸福,成了很多老舊小區住戶的期盼。去年以來,商洛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搶抓國家政策機遇,以我市打造“一都四區”和建設2.0版本現代化城市目標為契機,大力推進老舊小區項目改造,讓城市更美更宜居宜業。
一年來,全市計劃改造老舊小區94個,實際改造老舊小區110個,累計完成改造建筑面積70.3萬平方米,戶數6590戶,樓棟數276棟,小區數104個,改造排水管網1820米、供水管網320米、供電管線300米、供氣管網235米,新增停車位152個,新增消防安防設施小區12個,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的117%。
創新機制強引擎
市住建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三九三”工作推進機制,打造老舊小區改造強勁引擎。
實施“三級管理”: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頂層設計,相關部門合力推進,縣區具體實施,齊心協力抓好落實。
突出“九個環節”:市住建局通過對前期調研、意見征集、民意測評、方案審定、聯席會議、公開公示、組織實施、質量監督、項目驗收九個環節的控制,進一步強化老舊小區改造事前、事中、事后監管。
執行“三清管控”:市住建局加強監管,確保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前期手續清、工程資料清、財務管理清,促使改造項目合規合法,有序推進項目建設。
凝聚共識增動能
在工作中,市住建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標準、以群眾體驗評好差,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改造,為老舊小區改造增加新動能。
對居民“講”。市住建局利用《商洛日報》、商洛電視臺等媒體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內容、范圍和項目申報程序進行廣泛宣傳,使惠民政策家喻戶曉。通過校地合作,組織長安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多名大學生,分7個組深入各縣區老舊小區逐戶開展調研并發放宣傳單3000多份,宣傳中央、省、市老舊小區改造政策。商州區采用“321工作法”宣傳到戶,即提前30天公示改造事宜,通知轄區內所有老舊小區居民和產權單位;提前20天通知到樓棟、單元,選出業主代表對接改造事宜;提前10天與業主代表入戶,將臨時搬離和配合的事項告知每一戶業主。洛南縣工作人員上門召開業主代表大會,給居民講清改造內容、改造標準、資金來源、組織實施方案等,著力在前期解決好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問題。
同居民“見”。商州區工作人員上門入戶動員居民,順利拆除了防盜窗,整合閑置用房;山陽縣成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信訪組,專門化解老舊小區改造中的信訪矛盾;丹鳳縣組建退休老黨員宣傳協調隊,征集群眾改造意見,拆除違建,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助推老舊小區改造“拆墻并院”順利實施;市商務局、市公安局成立紅色黨支部,積極推選退休老黨員作為業委會代表進行入戶宣傳,參與項目建設管理,為后期建立長效機制打下基礎。
與居民“商”。六縣一區在老舊小區改造前,與居民多次協商,結合全市“兩拆一提升”工作,促進老舊小區空中線纜落地。商州區以小區為單位,與居民共商共策,重點解決嚴重影響居民居住安全和居住功能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優化完善改造方案,80%住戶同意并認可再組織實施。改造過程中,每個小區按10%比例選出業主代表,監督工程質量、協調施工矛盾、參與工程竣工驗收,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中行泰安小區、商洛日報社家屬院發動小區居民通過協商形成共識,采用小區門面房租金、居民自籌、企業補貼等多種形式,補足改造資金缺口。
統籌協調優服務
為確保工作質量,提升工作效率,市住建局通過“政策、技術、保障”三個服務全覆蓋,樹立老舊小區改造服務示范典型,跑出服務“加速度”。
市住建局通過制定印發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相關文件和召開項目實施單位座談會,積極宣傳老舊小區改造政策,規范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過程管理,打通惠民政策宣傳“最后一公里”。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啟動以來,市住建局多次邀請專家教授、專業設計師、工程師進小區服務,現場與小區居民、建設單位溝通并指導制訂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建立技術支持快捷通道。
為準確掌握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由市住建局縣級領導帶隊,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相關同志,不定期對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逐一進行上門服務,打通“堵點”、解決“難點”、消除“痛點”,推動各個項目順利實施。
圍繞目標抓落實
具體實施過程中,市住建局通過對照年度改造任務,實行對標管理,重點抓好“三個落實”,確保年度任務100%完成。
落實標準要求。市住建局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和老舊小區改造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要求,扎實推進項目實施。
落實實施主體。對有條件的項目,進行片區統一打包,通過公開招投標,引進有實力的國企、央企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建設;對有實力的單位,鼓勵自行組織實施;對“三無”小區,由街辦(社區)負責組織實施。
落實資金保障。全市各縣區持續加大老舊小區改造資金籌措力度,采取發行地方債、科技“三下鄉”、居民籌資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老舊小區改造資金。
通過老舊小區改造,昔日“臟亂差”的老舊小區變身“凈齊優”的宜居小區,居民的歸屬感、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得到切實提升。我市商洛學院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住建部確定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全國一百個聯系點之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交流發言;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被省住建廳通報表彰3次,市住建局探索出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機制還被省住建廳在秦住建網站宣傳,為商洛持續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