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郝鑫鵬)秦嶺深處秋意濃,藥田管護正當時。10月29日,洛南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聯合縣農民科技教育信息中心,把“農技課堂”設在了巡檢鎮駕鹿村的院壩里,一場針對連翹與天麻種植的實用技術培訓會在此開講,100多名村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了量身定制的“農技大餐”。
“咱駕鹿村的山地土層薄、海拔高,選連翹品種得挑耐旱耐寒的,修剪時記住‘留一留二不留三’……”培訓現場,來自洛南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的柴軍霞剛開口,就引來村民專注傾聽。她立足洛南“秦嶺天然藥庫”的資源稟賦,結合駕鹿村山地實際,將連翹種植技術拆解為品種選擇、土肥水管理、修剪管護等通俗要點,從野生連翹撫育到人工栽培的關鍵環節逐一詳解。針對村民關心的產業前景問題,柴軍霞結合巡檢鎮1500畝人工連翹、8000多畝野生連翹的現狀,解讀了縣域中藥材扶持政策與市場需求趨勢,讓大家對“種藥能增收”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緊隨其后的天麻種植講解同樣干貨滿滿。洛南縣林特產業發展中心楊丹拿起技術圖譜,從溫濕度調控、培菌床搭建到無性繁殖操作,把抽象的種植原理轉化為可復制的實操步驟。針對村民反映的“菌種成活率低”“雨季爛根”等痛點,她現場示范改良方案,糾正“憑經驗施肥”“隨意選地”等傳統誤區,連菌材擺放角度、澆水頻率等細節都講得一清二楚。“以前種天麻全靠碰運氣,剪連翹枝生怕剪壞了,現在專家把‘秘方’都教給咱了!”參訓村民張漢啟興奮地展示著剛拍下的修剪示范視頻。
培訓尾聲,工作人員現場組建了農技服務微信群,上傳了完整的課件與技術手冊,并承諾實時解答種植難題?!耙院笥龅絾栴}不用跑遠路,手機上問專家就行!”村民紛紛掃碼入群,這個“移動農技站”讓技術服務實現了“全天候在線”,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作為秦嶺腹地的中藥材優生區,洛南縣已培育起連翹、天麻等特色產業,僅巡檢鎮就形成了6000多畝的規?;N植示范帶,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撐。兩部門負責人表示,此次培訓是“精準滴灌”式農技服務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將持續聚焦鎮域產業特色,把更多實用技術送到田間地頭,讓科學種植理念扎根秦嶺藥田,讓連翹、天麻真正成為帶動鄉親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