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蔡 銘 賈永學)“倡導文明新風 建設美好家園”“當主人 做主體 新農村建設靠自己”……初夏時節,走進山陽縣農村,一面面圖文并茂的“文化墻”格外引人注目,在熏陶、教育群眾的同時,也成為傳播文明的新窗口、教育群眾的新陣地、美化家園的“活教材”。
“過去,公路兩邊的一些房屋墻壁破敗不堪,而且一些‘牛皮癬’小廣告隨處可見。去年,我們結合新農村建設,把這些墻壁變成‘文化墻’,不僅使村子變得漂亮了,還給村里提供了一個展示、宣傳文明新風的舞臺。”城關鎮桃園村黨支部書記張煥祥指著“文化墻”高興地說。
“每天下地、出門前都會看看文化墻,墻上的內容讀著很順溜,大家也覺得很受教育。”馮家灣村村民吳大爺告訴筆者,“我們村是個大村,以前,鄰里間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糾紛,有了‘文化墻’后,這樣的事就很少發生了。”該村結合村情實際,在“道德文化墻”上鐫刻圖文并茂的“孝道三字經”“家庭美德歌”“鄰里關系歌”等內容,對村民進行潤物無聲的引導教育,群眾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摒棄了陳規陋習,接受了文明新風。
該縣把建設美麗鄉村和繁榮農村文化結合起來,以“文化墻”為載體,采取漫畫、詩歌、順口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政策法規、道德文化、計劃生育等宣傳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起來,讓一面面舊墻變成美觀而又會“說話”的文化墻,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目前,該縣已建成“文化墻”6萬多平方米。一面面政策明白墻、計生指導墻、文化娛樂墻、廉政文化墻、平安建設墻,不僅在潛移默化中轉變了民風,而且還有效提升了村民文明素養,引領了農村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