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李邦權)迎著和煦的朝陽,走在柞水縣下梁鎮金盆村三組兩邊都是碧綠莊稼的田埂上,循著歌聲望去,一個大爺正在田地里一邊忙活著,一邊哼著歌,“大爺今兒咋這么高興,干活還唱著。”“喲,鎮上的干部又來指導了,這么早??!你看這地里的莊稼長得這么好,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我咋能不高興呢。”說著話,大爺停下手,就和我們攀談起來。
大爺說:“以前像這樣的地膜土豆、玉米套種也搞過,但是都不太成功,今年看來就不一樣了,還是我們技術不到位呀!你們看,現在是不是該追一道肥了”,“是要追肥了,但要等到下雨,你看太陽太大了,追肥對莊稼不好。”鎮上一位技術干部用手捏了捏有些微干的土塊說。
像這樣的談話氛圍和送技術到地頭指導的情況,在下梁鎮已是司空見慣。年初,為了挖掘土地的產能,充分發揮土地資源的潛力,該鎮要求各相關技術推廣服務部門,緊扣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積極開展科技服務“三農”活動。要深入農村,深入民心,深入田間地頭,傳經送寶,推廣農業科技,和農民做朋友;拓展轉化農民思維方式,引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依托優勢產業、項目建設,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目前,像這樣的套種間作技術,在該鎮已發展有林藥、林糧、林菌等間作技術和高稈作物和低稈作物搭配、主糧和雜糧搭配套種技術以及各類種植覆膜技術等,共計3000余畝,預計單產每畝增收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