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梨嘍!”
清晨6點,晨曦的薄光剛剛爬上枝頭,山東省萊陽市沐浴店鎮安樂莊村的梨園里已經熱鬧起來。
果農左彥玲利落地扎緊頭巾、戴好手套,拎起果箱,與鄉親們一起,三兩步邁入梨園深處。
一托、一轉、一擰,一顆碩大的秋月梨被麻利地“下樹”,輕柔地放進身邊的果箱。
“這顆呀,少說一斤半!”左彥玲眼角漾出笑紋。種梨六年,她管理的十五畝梨園今年又迎來好收成。“最好的時候,一斤梨能賣到四塊多,一畝地就能收入一萬五千塊錢。”她說著,手上的動作一刻不停。
梨子還掛在樹上,訂單早已“追”到了地頭。村道旁,十多米長的貨車早已敞開貨廂;園子里,果農們彎腰摘果、裝箱搬運,一條從枝頭到市場的“高速通道”在晨光中悄然運轉。
在幾十里外的白富美水果品牌供應鏈分選基地,廠房里果箱堆疊如山。工人們將新鮮采摘的秋月梨逐一放上自動分選機,機器依克重、糖度精準分級。“特級果重量能達到750克,糖度普遍超過12.5。”基地經理黃鶴旭介紹。
8年來,黃鶴旭每年都到萊陽收梨,發往全國市場。“萊陽秋月梨化渣好、冰糖甜,品質穩定,回頭客特別多。”今年,公司計劃在這里收購600萬至800萬斤秋月梨。
好梨離不開好管理。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正為梨園提供全流程托管服務。
走進萊陽市裕華果蔬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青島金博銳肥業的技術人員正在為梨園定制管理方案,取土樣檢測營養成分,根據數據配制專用肥料,通過滴灌系統精準施肥。調理土壤、生根養根、花芽分化——從春季萌芽到秋季成熟,每一步都執行標準化管理。“以前秋月梨常因缺鈣得木栓病,現在通過技術干預,已很少發生。”技術負責人陳冠棟說。
素有“中國梨鄉”之稱的萊陽,不僅梨樹種植歷史悠久、產業基礎扎實,更在秋月梨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作為全國秋月梨核心產區,如今萊陽秋月梨種植規模已近7萬畝,年產量高達18萬噸。
標準化與科技賦能之下,萊陽秋月梨不僅個大糖足,更走向國際市場。
“2024年7月12日,我們基地的秋月梨通過了青島海關商檢的驗收備案,拿到了進入歐美市場的‘通行證’。”裕華果蔬種植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于華介紹,去年合作社已與美國一家大型超市簽訂了千噸的銷售合同,今年又拿到了加拿大市場的新訂單。
產業振興路上,萊陽的梨產業正在“長”出新枝。線上平臺訂單提示音叮咚作響,深加工車間里梨香濃郁——一條條產業鏈自果園向外延伸,早已跨越田間,邁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萊陽市河洛鎮大路村,村民任曉彤正通過社群團購和其他線上平臺,將自家幾十畝秋月梨賣得紅紅火火。隔壁車間里,自動化產線勻速運轉,熬制好的梨膏被精準灌裝成一顆顆透亮的梨膏棒棒糖。工人們動作麻利地封裝、打包,成箱的產品堆滿出貨區,即將發往天南海北。
梨汁、梨膏、梨脯、梨干、脆片、梨酒……近年來,萊陽持續聚焦“飲、脆、膏、藥”四大方向,不斷延伸梨的深加工產業鏈,推動梨精深加工產品應用于食品、保健品、醫療等領域,有效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梨產業的全鏈延伸與結構升級。
“等到十月萊陽茌梨成熟,梨膏生產旺季又要來了。”任曉彤聲音清脆,話語間滿是期待,“那時,才是真正忙得歡哩!”
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顆顆梨正串起一條越來越長的產業鏈,甜了消費者的舌尖,富了鄉親們的口袋。(喬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