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鄭州9月22日電 題:從裝配工到行業領軍者:新生代企業家韓紅安的“中國智造”答卷
作者 闞力 張楠
“父輩‘讓中國制造被全球客商尊重’的夢想,正在成為新時代的現實?!?9歲從裝配工做起,如今身為衛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華)董事長的韓紅安,用20多年時間親歷并參與推動了起重機行業的國際化、智能化轉變。
今年7月底,韓紅安榮獲“第六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他的成長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同步前行。近日,衛華上榜“202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韓紅安接受專訪講述了企業發展和其成長歷程。
圖為衛華集團董事長韓紅安接受中新社專訪?!堥?攝提及中國起重產業,不得不提衛華所在地河南長垣。作為“起重機械之都”,長垣起重產業起步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彼時,韓紅安的父輩韓憲保等一批長垣人,洞悉到起重機械的市場前景,紛紛投入起重機械維修和門市銷售,創立了衛華等起重機制造領域的企業。
韓紅安從小在工廠環境中長大,起重機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大玩具”。19歲進入工廠,他堅持選擇從最苦最累的裝配工干起,車間里電動葫蘆的油污沾滿工裝,鋒利的金屬毛刺在手上留下120余道劃痕,讓他早早理解了父輩創業的艱辛。
在中國制造業由量轉質、由本土走向全球的進程中,一大批傳統制造企業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逐步邁向產業鏈高端。衛華的發展正是這一轉型的縮影,從一家普通工廠成長為產品出口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企業。
2012年,衛華的指揮棒由創始人韓憲保交到了傳承人韓紅安手中,作為新生代企業家,韓紅安坦言當時準備并不充分:“老員工、高管層都在看著,唯有以成果證明自己?!?/p>
彼時,伴隨國家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韓紅安決定推動衛華開啟“二次創業”,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加大在綠色化和智能化領域的投入,順利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走進如今的衛華,工廠屋頂鋪滿太陽能板,年均電費從1000萬元降至400余萬元,技術革新后的起重器械產品自重和能耗均下降25%,實現了“綠色工廠生產綠色產品”。在智能化領域,衛華率先推出世界首創“電氣防搖擺自動定位控制技術”,定位精度小于2毫米,已廣泛應用于國家重大工程。
“智能化不是可選項,而是事關生存的必答題?!表n紅安受訪時介紹,近年來企業先后實現三次關鍵躍升:2019年全球首家將5G技術植入起重機控制系統;2020年創建“長垣起重機指數”成為制造業晴雨表;近年來全線接入AI大模型,率先在起重行業布局工業人工智能。
圖為韓紅安在廠區檢查零件標準?!堥?攝正如韓紅安所言,在制造向智造的轉變過程中,衛華等長垣起重產業緊跟時代步伐。在國家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時,衛華便搭上國際化快車,產品廣泛出口至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區。經過不懈努力,目前,衛華在全球設立6大區域服務中心,參與多項國際重大工程。
譬如,在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中,當地工人稱贊產自衛華的中國起重機“像拼樂高一樣有趣高效”;在沙特,企業成功拿下了阿美石油公司億元訂單;去年5月西班牙的一場國際合作論壇上,韓紅安與歐洲裝備制造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這是我們走出去的第14個年頭,”他指著現場照片介紹,“從行業角度來講,歐洲客戶是最苛刻的,標準化要求是最高的。我們進行了這樣深度的交流之后,市場更容易打開了。”
“時時新、日日新、月月新,創新要融入骨子里。”韓紅安表示,面對新質生產力浪潮,衛華已將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作為未來十年的發展重點,計劃擴大國際服務網點覆蓋至70多個國家,持續提升中國高端裝備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制造不再靠低價競爭,要用技術和服務贏得信任。在AI和機器人的風口下,我們要讓智能搬運機器人成為中國制造新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