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尹倩蕓)前三季度中國外貿數據13日公布,這份“成績單”顯示中國外貿韌性不減。
據官方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3.6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
值得注意的是,在貿易沖突等外部壓力有增無減的情況下,中國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今年一、二季度中國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3%和4.5%,三季度同比增長6%,已連續8個季度同比增長。
大盤穩中有進的同時,中國外貿結構也在持續優化。
一方面,外貿“朋友圈”不斷擴大,市場多元化取得進展。前三季度,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6.2%,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進出口同比分別增長9.6%、3.9%、19.5%和16.7%。國際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中國是全球166個國家和地區的前三大貿易伙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4個。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分析指出,當前中國貿易多元化正在對外部經貿環境波動形成重要緩沖。
另一方面,外貿主體活躍度上升,企業預期更加穩定。官方透露,前三季度,中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首次達到70萬家,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量。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出口企業信心指數連續5個月回升,進口企業也連續3個月回升。
作為穩定外貿的“主力軍”,截至今年三季度,民營企業進出口已連續22個季度同比增長,前三季度拉動中國外貿增長4.3個百分點,占外貿總值比重達57%。
從產品看,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外貿增長動能更新。前三季度,中國出口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54.9%,中國制造機器人走俏國際市場。中國出口風力發電機組及零件同比增長23.9%,風電出海跑出“加速度”。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提到,國內存量和增量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廣大外貿企業繼續以高質量供給適配國際市場需求,都將為出口不斷注入新動能。
但專家也提醒,在關稅政策擾動下,全球供應鏈運行和企業全球化經營風險有所上升,未來中國外貿仍面臨一定壓力。
中國銀行研究院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對新興經濟體市場出口仍將是抵御貿易不確定性的重要支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等區域貿易協定紅利也將持續釋放。
中國官方也在積極施策,以期為外貿發展提供新支持。接下來的四季度,中國在擴大對外開放方面將有不少實質性動作。
海南自由貿易港將于今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目前已進入倒計時階段,相關政策將陸續對外公布。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于本月啟幕,商務部表示,將更好支持企業拓市場、拿訂單,落實穩外貿工作部署。
此外,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范圍等政策亦有望在四季度落地。中國官方年初發布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提出系列穩外資舉措,并要求各項舉措年內落地見效,其中包括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優化外商投資結構。
分析認為,一系列政策利好將于四季度集中釋放,有利于中國外貿實現穩量提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