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7日電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中國消費者協會17日發布“十一”假期消費維權與情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十一”假期,住宿維權、安全管理、景區服務等方面話題熱度較高。在10月1日至10月8日共計8天監測期內,共收集到“消費維權”相關信息21923881條,日均約274萬條。10月3日信息量達到峰值,為4060819條。
“消費維權”日信息量圖在信息傳播渠道上,“消費維權”類信息傳播渠道主要有微博、網站、視頻、客戶端、微信、論壇、數字報等。其中,微博信息量最高,占比30.54%,其次是網站,占比29.78%;第三是視頻,占比21.93%。
“消費維權”渠道信息量及占比分布圖監測期間,共監測到“消費維權”吐槽類信息1692211條,占“消費維權”總信息量的7.72%。
吐槽類“消費維權”信息占比分布圖監測發現,2025年“十一”假期消費者吐槽主要集中于住宿維權、安全管理、景區服務等方面。
監測期間,有關“住宿維權”負面信息共558188條,占吐槽類信息的32.99%,日均6.9萬條。10月4日出現峰值,約9.2萬條。酒店民宿惡意違約、與游客起沖突等問題引發熱議。
有關“住宿維權”類負面信息日趨勢圖監測期間,有關“安全管理”負面信息共230692條,占吐槽類信息的13.69%,日均信息量2.9萬條。10月2日達到峰值,為6.4萬條。節日期間,個別地區突發安全事故引發網民關注。
有關“安全管理”類負面信息日趨勢圖監測期間,有關“景區服務”負面信息共221115條,占吐槽類信息的13.07%,日均2.8萬條。10月2日為峰值,達6.6萬條。雖不少景區因難以承受大客流采取了限流措施,但部分熱門景點仍顯現組織能力不足問題。
有關“景區服務”類負面信息日趨勢圖中消協表示,綜合分析監測期間的消費維權輿情和典型事例可以發現,這其中既有安全保障與資源調度力量不足的客觀原因,也有契約精神、服務意識欠缺的主觀問題,而這些問題暴露出的恰恰是部分地區和單位在運營、管理上存在短板。
對此,中消協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強化維權服務,培育誠信經營生態環境;二是強化安全監督,完善突發事故應對機制;三是強化智慧服務,科技賦能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