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陜西楊凌10月26日電 題:楊凌農高會觀察:“新農具”撐起智慧農業新引擎
作者 楊英琦 梅鐿瀧
“未來的中國農業,必將用數據讀懂土地,讓科技為豐收服務。”陜西極目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振偉環顧著四周的先進農機設備,向記者介紹。他身后展區內兩架農用無人機引人注目,前來咨詢的客商絡繹不絕。
第三十二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楊凌農高會)正在陜西楊凌舉辦。從智能裝備、生物技術到新材料、新工藝,此間展出的尖端技術與產品正以前沿的科技力量,悄然重塑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
作為一家以雙目視覺感知和AI自主控制為核心技術、致力于開發適用于戶外復雜環境下自主作業的智能機器人的高科技企業,這家企業正致力于讓面朝黃土的傳統農耕模式轉變為“仰望星空”的智慧農業。張振偉介紹,此次參展的植保無人機系列可應用于飛播、打藥、施肥等多種作業場景,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實現降本增產。
圖為楊凌農高會上展出產品。楊英琦 攝“從植保無人機到棉花打頂機器人,再到果園維護機器人,我們已開發出十余款適用于不同場景的智能裝備。我們還將展示包括應急機、滅火機在內的多款機型。”張振偉補充道,“每款產品都針對特定農業場景研發,希望通過這些創新產品,讓觀眾切身感受智能科技為現代農業帶來的深刻變革。”
從溫室大棚、果園支架到噴灌系統,“高強度、輕量化、耐腐蝕”的桿體材料給農業設備裝上“輕韌強芯”。在楊凌農高會現場,天津晟華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攜多款自主研發的玻璃纖維桿新品亮相,展示其在“以新材料賦能農業裝備升級”方面的最新成果。
“玻璃纖維桿系列產品的重量僅為同規格鋼制桿的四分之一,卻具有卓越的抗腐蝕和抗鹽堿性能,可持續使用10年以上且能重復利用。”該公司銷售經理張博介紹,從育苗支架到智能溫室拱棚,新材料在農業領域已有上百種應用場景。特別是適配智能溫室的“抗風承重桿”,能在多種極端環境中保持性能穩定,有效解決了北方冬季桿體凍裂與南方高濕環境銹蝕的行業痛點。
圖為楊凌農高會上展出的新材料產品。楊英琦 攝張博期待玻璃纖維桿能從“通用材料”邁向“核心部件”,在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廣闊天地中“大施拳腳”。這一愿景在農高會展臺迎來了最好的注腳:其展位開幕幾小時內已接待多名客商,并收獲了密集的合作意向。
楊凌農高會正展現出強大的“磁吸效應”,成為匯聚農業前沿科技、鏈接全球資源的重要平臺。在本屆展會上,一系列硬核科技產品集中亮相:支持夜間全場景作業的自動駕駛系統、基于AI視覺的智能農用機器人、適應復雜地形的履帶式智能運輸車以及通過高性價比光譜檢測與AI技術實現精準診斷的“工具箱”……這些多元化的創新科技,共同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嶄新動能。
“在農高會期間,我們能直接接觸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種植戶和經銷商,他們的反饋為我們產品持續優化提供了重要參考。”參展商郭金榮表示,希望通過此平臺,把真正好用、實用的“新農具”帶給更多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