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7日獲悉,《中國國際稅收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簡稱:藍皮書)在滬發布。
藍皮書聚焦中國稅制改革與國際稅收合作實踐,深入分析北京"兩區"建設中的財稅政策創新經驗,評估中國企業所得稅的國際競爭力,探討"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現有37個理事會成員、31個觀察員)的深化路徑,同時直面全球最低稅實施等規則變革帶來的挑戰,提出兼具可行性與前瞻性的應對建議。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稅收領域的規則重塑與制度變革成為應對經濟數字化挑戰、實現全球稅權公平分配的核心議題。在這一背景下,國際稅收規則的演進方向不僅關乎各國稅收主權與經濟利益,更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公平性與包容性。中國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參與者,始終積極推動構建公平合理的國際稅收秩序。據介紹,藍皮書中的研究是對中國國際稅收實踐的系統總結。
《中國國際稅收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在滬發布。(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供圖)在滬舉行的國家稅收法律研究基地“稅收服務高質量發展”論壇(簡稱:論壇)上,記者了解到,藍皮書堅持“向外打開”和“向內聚焦”相結合的思路,設置了總報告和政策篇、管理篇、借鑒篇、專題篇四個部分,力圖展示國際稅收發展變化的全貌。
在論壇上,上海財經大學財稅投資學院院長范子英教授揭示了中國“提高直接稅比重、降低間接稅比重”的稅制改革方向。他認為,由于統計口徑的差異,中國的實際直接稅占比并不低。近年來稅制結構的優化,在實現稅制結構改善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宏觀稅負水平。
首都經貿大學財稅學院代院長何輝教授強調,高質量發展對稅收現代化建設也提出了時代要求。他總結了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稅收現代化的核心特征:是根植于中國國情、以人民為中心并致力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法治軌道上穩健前行的現代化;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追求合作共贏的現代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薛鋼教授提出,在政策與征管技術驅動下,稅收治理轉向“合規優先”。區別于傳統稅收籌劃,稅務合規以風險可控為目標,稅企呈合作協同關系。這種合作式治理以稅企信任為基石,通過風險共防實現雙贏,能為企業防控風險、賦能資本、適配環境。企業可從戰略、流程、風險、技術、策略層入手,將合規納入戰略,構建內控等,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蔡昌教授指出,稅收合法性邊界需滿足無稅收流失、內容形式一致等,稅務合規遵循實質性運營、實質重于形式、合理商業目的原則。稅務合規計劃導向是“交對稅”,助力稅收秩序重構與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在采訪中,東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李靜怡教授提出,應致力于構建“精準協同”智慧稅管體系,實施差異化監管,強化反壟斷,深化“以數治稅”,平衡稅收公平與消費者權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