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0月27日電 題:上市公司看封關:“為企業全球化戰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中新網記者 張茜翼
“海南自貿港建設為福鞍集團的全球化戰略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參加了“上市公司海南行”活動的福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福鞍集團”)黨委書記穆建華如是感言。
始創于2004年的福鞍集團,主要聚焦能源產業和鋼鐵冶金產業兩大核心賽道進行布局,已擁有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負極材料、能源環保服務三大產業板塊,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作為福鞍集團所屬上市公司,福鞍股份是福鞍集團高端裝備制造板塊的核心企業。
連日來,包括福鞍股份在內的全國各地70家上市公司走進海南自貿港,實地考察文昌國際航天城、海南生態軟件園等地,共商合作、共謀發展。
“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在即,海南省舉辦這樣的活動為域外企業和上市公司提供了高效的對接平臺,也有助于福鞍集團進一步了解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產業發展及投資環境。”穆建華說。
在穆建華看來,福鞍股份的高端裝備制造能力,可為海南的綠色能源島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燃氣輪機與航空發動機并稱為“兩機”,福鞍股份自主研發的LGT系列燃氣輪機,是國內少數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型燃氣輪機產品,其中10MW和4MW燃機特別適合分布式能源、海島微電網等場景,是高效、低碳、靈活的能源系統。
“海南正在推進清潔能源島建設,尤其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儋州洋浦經濟開發區等地,福鞍燃機可以靈活布局。”穆建華表示,愿以燃氣輪機為核心,為海南相關市縣提供“熱電冷”三聯供的分布式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助力海南構建高效、清潔、靈活的能源體系。
穆建華也指出,福鞍集團在新能源負極材料領域已形成全產業鏈布局,可與海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深度融合。
海南正在打造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集群,福鞍集團對在海南布局新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有濃厚興趣。穆建華認為,依托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等自貿港政策,在儋州洋浦、海口等地設廠,既可服務本地市場,也可輻射東南亞,實現“海南制造、出口東盟”的戰略布局。
“福鞍集團旗下中科清能的綠碳制綠色甲醇技術,可為海南熱帶農林廢棄物資源化提供低碳解決方案。”穆建華說,海南農墾集團擁有大量農林廢棄物,若能在儋州、澄邁等地合作建設綠色甲醇示范項目,既可實現農林廢棄物高效利用,又可生產綠色船舶燃料和可持續航空燃料,服務海南海洋經濟發展和航空產業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由此,穆建華提出三點具體合作建議:聯合海南控股集團,在重點園區推廣福鞍燃氣輪機分布式能源系統,打造低碳乃至零碳示范園區;與海南農墾集團合作,利用農林廢棄物生產綠色甲醇,構建“生物質-綠色甲醇-可持續航空燃料”產業鏈;在儋州洋浦經濟開發區布局新能源原材料項目,強化和完善海南新能源產業鏈。
目前,福鞍集團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重點在東南亞、非洲與俄羅斯進行市場開拓和產業布局。看好海南自貿港的發展和未來,該集團早在2022年4月就在海口設立了投資平臺。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貿港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穆建華表示,希望借助海南自貿港封關契機,將海南作為福鞍集團南下布局的戰略支點,共同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