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攀巖,汗水和吶喊交織成青春的律動;古城漫步,陪伴與傾聽訴說著親情的綿長;山河馳騁,鏡頭與車輪記錄下夕陽的絢爛……
這個假期,許多人正開啟一段新的旅程,用腳步丈量著祖國的大好河山。
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國慶、中秋假期前半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再創歷史新高,累計約12.43億人次,展現出強勁的出行活力。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不同代際的游客正用他們的選擇,共同繪就一幅文旅消費升級、市場活力迸發的生動圖景。
年輕人:追求沉浸式體驗 景區煥發青春氣息
崖壁之上,年輕人雙手緊拉繩索,攀爬之間汗水滴落;林間小徑,游客依次滑過繩索,笑聲和吶喊在山谷中響起。
十一假期,在河南焦作云臺山景區,除傳統山水觀光游之外,崖壁攀巖、高空棧道、叢林滑道等沉浸式體驗項目熱度攀升,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正用他們的方式打開文旅新玩法。
云臺山崖壁攀巖吸引眾多游客體驗。人民網記者 焦磊攝
33歲的上班族李瑩,是典型的戶外愛好者。國慶假期,她和朋友相約來到云臺山,第一站便是崖壁攀巖。“和朋友一起挑戰才更有意思。我們更在乎的是那種同頻的感覺。”李瑩說,旅行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目的地,更是一種彼此陪伴、增進友誼的方式。
這種對情緒價值的追求,正在成為文旅消費的新趨勢。年輕一代旅行者,看重“沉浸式解壓”,也享受“同頻社交”。
“今年以來,我們持續深耕體驗式業態,以‘新場景破題、輕項目引流、情緒價值變現’的創新組合拳,將傳統山水變為沉浸式情緒場。”云臺山景區營銷總監王聰聰介紹,景區暑期推出的“云嶺漫步”玻璃棧道與“叢林穿越”系列項目,國慶期間也成了熱門之選。
來自遼寧沈陽的游客鈺鈺則對記者表示:“比起走馬觀花的觀光,這種能調動情緒的項目更讓人難忘,選擇攀巖就是為了尋找‘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個性化體驗需求在年輕客群中尤為突出。剛完成叢林穿越的青年游客,身邊很快聚集起幾位同好:“同行中聊起都偏愛小眾探險項目,瞬間有了共鳴,景區把有相同愛好的人自然聚到一起,很有意思。”
王聰聰介紹,國慶期間,青年客群占比超過七成,二次消費顯著提升。情緒驅動的文旅新場景,讓山水更具活力,也為傳統景區轉型升級注入了新的可能。
中年人:享受親子陪伴 投身“高質量互動”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雙節假期期間,全國多個革命紀念館、抗戰遺址等紅色景點迎來大批參觀者。
京杭大運河畔,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內游人如織。飽經滄桑的步槍與馬刀、泛黃的報紙與照片……紀念館通過2000余件文物、圖片、史料,全景再現了臺兒莊戰役的場景。游客們在這里回顧烽火歲月,感悟偉大抗戰精神。
蔡靜帶著孩子們來到臺兒莊古城。受訪者供圖
“臺兒莊是我們家附近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很多抗戰相關的故事,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精神十分有意義。”作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教師,蔡靜每年國慶節都會帶孩子們回到江蘇徐州老家,與家人團聚。
“景區針對成年人推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孩子們一米四以下免票,18歲以下還可以享受兒童票,對我們這種家庭出游來說,感覺很實惠。”蔡靜告訴記者。
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琴介紹,9月26日至12月31日,乘坐高鐵火車到棗莊,或觀看棗莊市舉辦的各類演藝、賽事活動,游客都可憑購票憑證享受古城門票優惠,同時推出酒店惠民優惠季等活動,構建“門票+消費+體驗”的全鏈條惠民生態。
當前,帶著孩子看看世界已成為不少家庭的假期“必修課”。親子游火熱的背后,是家長旅游觀念的轉變。親子游不但能讓孩子提升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也成為越來越多家長拉近與孩子心靈距離的紐帶。
“對于我們來說,旅游就是跟孩子們一起成長的過程。旅途中,我們對孩子們的管控非常少。大部分情況下,是由他們自己來決定要做什么,并一起去承擔一些事情,培養他們的責任心。”蔡靜說。
老年人:奔赴大好山河 記錄人生旅程
家住湖南省長沙市的楊阿姨和老伴兒在五年前退休那天,便與汽車方向盤定下了“奔赴山河”的約定。
首年闖西藏,觸摸云端的信仰;次年走新疆,邂逅草原與戈壁的壯闊;第三年踏遍海南與云貴川,攬盡雨林、梯田與雪山的斑斕;第四年穿越內蒙、青海與陜甘,遇見草原、鹽湖與黃土高原。
今年,他們從惠州啟程,沿著綿長海岸線一路向北,歷90天,在這個十一假期,抵達黑龍江,楊阿姨的鏡頭里,多了黑土地、長白山……
楊阿姨和老伴兒退休后開啟了自駕游的旅行生活。受訪者供圖
“五年來,我們大概行駛了11萬公里,現在公路網不斷完善,道路很寬敞、住宿也便利。”楊阿姨告訴記者,無論是飛馳的高速還是蜿蜒的國道,旅途過程中多是安全順暢。
這五年,正是中國文旅產業實現顯著增長的五年。“十四五”期間,旅游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現代旅游業體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彈性供給更為豐富。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提出,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提升產品供給能力,豐富消費業態和場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楊阿姨隨手拍的vlog里,有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有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的新風貌,有煙火氣也有新業態。
過了國慶假期,楊阿姨和老伴兒還將一路向北,從綏芬河去俄羅斯海參崴。“自駕游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們還期待看祖國的更多美景。”楊阿姨說。
相關閱讀:
“國補”持續發力 3000億資金如何點燃消費新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