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10月29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召開2025年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以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
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崔鵬程介紹,今年以來,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社會保障制度運行平穩,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勞動關系和工資收入分配工作扎實推進,人社便民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具體而言,在就業方面,前9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5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8%。9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5.2%,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
在社會保障方面,截至9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74億人、2.48億人、3.04億人。今年前9個月,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6.69萬億元,總支出6.04萬億元,9月底累計結余9.85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規模超過2.72萬億元,企業(職業)年金投資運營規模超過7.7萬億元。
此外,今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領取個人養老金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具體操作辦法,滿足多樣化需求。完成養老保險待遇調整,自7月1日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20元,13個省份進一步提高了本地基礎養老金標準。強化社保基金監督管理,持續推進社保基金管理鞏固提升行動,打擊社保領域中介機構欺詐騙保。
在技術技能人才方面,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組織開發完成的95個國家職業標準正式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對于這批國家職業標準,崔鵬程表示,其主要有滿足新職業快速發展需求、滿足重點領域急需人才培養需求、滿足民生領域緊缺人才培養需求等三個特點。
據介紹,新職業發布后,相關行業供需兩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加快新職業標準開發,這批國家職業標準中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智能制造系統運維員等9個是近兩年發布的新職業、新工種。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一些新興領域的人才需求旺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加大了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職業標準開發力度。這批國家職業標準,有37個屬于重點領域,包括了先進制造類19個、數字經濟類6個、綠色經濟類3個、交通運輸與低空經濟類9個。當前,養老護理、嬰幼兒托育、家政服務、生活服務等民生領域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適應新需要、新期待,持續開發民生領域相關職業標準。這批國家職業標準,51個屬于生活服務類,占53.7%。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扎實推進“十四五”規劃明確的各項目標任務圓滿收官,精心謀劃推動“十五五”時期人社事業高質量發展。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各項工作:一是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體系,出臺針對性支持舉措培育就業增長點,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政策,深入實施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持續開展就業服務專項活動,全力確保就業局勢穩定。二是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扎實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有序擴大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強化社保基金管理監督,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三是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加強專業技術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優化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精心籌辦第48屆世界技能大賽。四是提升勞動關系治理水平,做好新就業形態人員、超齡勞動者權益保障,指導各地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加快構建技能導向的企業工資分配制度,加大欠薪整治力度,組織開展冬季治欠專項行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