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 國新辦31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綠色低碳相關產品出口表現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增速超過30%;光伏產品已經連續4年出口額超過2000億元;電動汽車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萬輛;鐵道電力機車、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等綠色交通工具出口也保持著強勁增長。
會上,有記者問,近年來,中國外貿企業積極順應貿易綠色化趨勢,將綠色低碳理念轉化為優質產品,豐富了全球供給。當前我國綠色貿易發展有哪些新特點和趨勢?
對此,李成鋼表示,中國外貿“向綠色”發展步伐在加快,總體上呈現了三個顯著特點和趨勢。
首先,綠色低碳產品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動能。國際機構預測,到2030年,電動汽車、太陽能、風能等產品和技術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2.1萬億美元,是目前規模的5倍,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我國綠色低碳相關產品出口表現亮眼。比如,今年前三季度,風力發電機組及零部件增速超過30%;光伏產品已經連續4年出口額超過2000億元;電動汽車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了200萬輛;鐵道電力機車、電動摩托車和自行車等綠色交通工具出口也保持著強勁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節能環保家電、再生纖維紡織服裝等綠色產品在國際市場廣受歡迎。這些都表明,綠色貿易為中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撐。
其次,綠色引領外貿產供鏈全面升級。近年來,中國外貿綠色低碳發展成效明顯,不僅體現在產品的升級迭代上,也體現在全產供鏈的深度變革上。在研發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綠色理念融入產品設計。比如,根據調研,正在舉行的第138屆廣交會上,47%的首發新品都融入了綠色設計理念。在生產端,企業在原材料、用能、工藝等方面持續創新,不斷增強產品綠色低碳屬性。比如,有的企業使用海洋廢舊漁網生產泳裝,廣受海外客戶青睞。在物流端,外貿運輸更多使用清潔能源車輛和船舶,碳排放不斷降低。這些都是外貿產供鏈綠色轉型的生動縮影。
第三,從“賣產品”升級為“提供集成式解決方案”。當前,國際市場青睞的不僅僅是中國優質綠色產品,還包括技術、服務、管理等在內的整套完整解決方案。比如,有中國企業向沙特出口綠色低碳建材,并提供整套節能降碳的設計和建造方案,幫助當地建成了30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還有中國企業向坦桑尼亞提供了包括新能源公交車在內的整套快速公交方案,提升了當地城市的通勤效率。這些轉變都是中國綠色貿易競爭力的生動體現。
李成鋼強調,展望未來,將繼續順應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中國綠色貿易服務全球的能力,與全球更好分享綠色低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