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日前對外公布,1日在??谂e辦的第91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中外專家聚焦中國“十五五”對外開放進行深入探討。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十五五”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核心戰略,重點是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外交部原副部長樂玉成指出,經過40多年的實踐,中國開放已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海南自貿港年底封關運作,將成為“十五五”規劃實施制度性對外開放的第一個里程碑,后續將形成梯次推進的新矩陣,倒逼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實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張蘊嶺提出,“十五五”時期中國由被動式的對接轉向主動的對接和規則的共同創造。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是整體性的,要與新發展理念相接軌,要使經濟增長發展惠及更多群體。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張軍擴認為,近年來我國已經全面取消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在服務業開放方面也采取多項措施,力度越來越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內相關改革還存在不少差距,限制了開放政策作用的充分發揮?!笆逦濉逼陂g,要在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擴大開放領域的同時,通過“邊境后”改革的深化,充分發揮開放政策對吸引和穩定外商投資的積極作用。
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指出,在全球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開放、合作與改革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東亞的多邊主義一直以來都在推動市場開放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這一趨勢不可逆轉。展望未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逐步融合有望為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奠定基礎。這就需要加強區域協調,擴大和深化合作,中國“十五五”的進一步擴大開放無疑將起到重要作用。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十五五”時期的開放,將為更多國家提供發展機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指出,中國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全球南方”共同現代化。主要通過四個機制,即以開放創新打破技術鴻溝的技術賦能機制;以產業開放推動價值鏈躍升的結構轉型機制;以制度開放塑造包容共治的治理創新機制;以開放合作構建共享網絡的互聯互通機制。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在中國制造業對內對外市場全面開放的情況下,服務業市場開放成為市場化改革的重頭戲?!笆逦濉睍r期要按中央要求的“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市場準入和開放領域,擴大單邊開放領域和區域”,推出一批突破性新舉措。例如,爭取到2030年前后,推動我國服務貿易開放程度達到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主動擴大對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的進口,加快推動人才、科技、教育領域的單邊開放,以強大國內市場吸引集聚全球優質要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