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11月2日電 (記者 阿琳娜)第二屆中國具身智能與系統大會1日在西安舉行,大會匯聚了國內具身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多位院士、近百位資深專家及千余名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代表,以“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為主題,圍繞具身智能基礎模型、世界模型與具身學習、網聯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展開深入研討,共同探討技術發展趨勢與產業未來。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表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正迎來新階段,具身智能作為未來產業的重要方向,突破傳統認知邊界,推動人機協同與虛實融合,承載著開啟智慧新圖景的歷史使命。要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依托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學校正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工程,匯聚全球資源、服務國家戰略、培育未來產業。面向新征程,交大將繼續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主動布局,繼續發揮學科融合優勢,加大投入培育人才,并積極與各界建立緊密合作,攜手攻克關鍵技術,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更多“交大智慧”和“交大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教授表示,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全新拓展方向,正以環境感知、決策智能、算力支撐與行為行動的融合,推動人工智能從認知走向實踐、從虛擬走向現實,成為未來產業的重要增長極。本次大會邀請多位院士專家圍繞無人系統、計算智能與機器人等領域展開交流,共同探討具身智能與系統融合的新路徑,旨在匯聚多方智慧,促進原始創新與成果轉化,推動具身智能在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需求中的落地應用,為構建智能社會注入新動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教授說,具身智能作為機器與大模型深度交互的必然結果,是邁向理解與創造新階段的關鍵一環,也是實現真正智能化不可或缺的路徑。具身智能作為機器與大模型深度交互的必然結果,是邁向理解與創造新階段的關鍵一環,也是實現真正智能化不可或缺的路徑。在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者肩負著推動民族復興的重大責任。他呼吁科學界立足基礎研究,加強跨領域協同,推動具身智能在認知計算與人機共融等方向實現新突破,期待青年學者在具身智能領域開拓創新。
據了解,此次大會設“具身智能基礎模型”“世界模型與具身學習”“人形與仿生機器人”“情感具身智能”等15場專題論壇,涵蓋具身智能各個尖端領域與應用場景,從多領域、多視角、多專題全面探討具身智能技術的發展前景。各位學者與業界專家共同分享前沿技術成果,共繪智能時代新藍圖。
同時,本屆大會特設博士生論壇,注重新一代人才的培養工作,為新興人才搭建更廣闊的技術平臺,也為具身智能行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與無限潛能。
本屆大會還設有各大企業先進產品展示環節。各大科技企業展示了最新的技術成果,使參會嘉賓接觸具身智能前沿的具象體現,體悟科技的精粹、創新的精華。
中國具身智能與系統大會是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的大型學術會議。作為中國具身智能領域的重要學術盛會,大會匯聚了該領域的頂尖院士、資深專家與產業界人士,會議緊扣具身智能前沿研究,通過主旨報告、專題論壇等形式,深入探討基礎模型、世界模型、計算架構等核心議題,充分彰顯了具身智能技術對推動全球智能化變革的關鍵作用。大會以前沿視野推進“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致力于貫通從學科創新到產業應用的完整鏈條,有力推動具身智能技術融入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