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1月3日電 (記者 劉忠俊)11月3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以下簡稱“四川省消委會”)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消費者投訴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三季度四川教育培訓服務投訴占投訴總量的7.35%,同比提升3.53個百分點,增幅在服務大類中居首位。其中,教育培訓、電信、互聯網服務類投訴同比增長,在線AI直播、配音等職業技能課程投訴成重要推手。
四川各級消委會第三季度共受理投訴17758件,解決率72.6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592.18萬元,其中欺詐行為加倍賠償1.08萬元;同期接待來訪咨詢6683人次。按投訴性質劃分,三季度質量問題投訴5594件(占31.50%)、售后服務問題3244件(占18.27%)、價格問題2082件(占11.72%),位列前三。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機構借短視頻、直播平臺,以“月入過萬”“靈活就業”為噱頭,搭配虛假案例誘導消費,甚至誘導學生分期付款,卻隱瞞退費違約金條款;消費者發現培訓效果不達預期后,商家常以合同為由拒退或收高額違約金。成都朱女士報名美術繪畫分期培訓,商家承諾“隨時可退”卻未提違約條款,退課時被要求付10%違約金;內江張先生花2690元報AI創作課,商家以“變現難”要求升級萬元套餐,退款僅允10%。經消委調解,兩人均獲合理退款。
同時,在線預訂普及疊加節假日出行高峰,酒店退訂糾紛頻發。部分酒店設“未入住不可取消”“不可抗力不退費”等苛刻條款,甚至出現“虛假滿房”——提前取消低價訂單,再以高價掛牌銷售;平臺房型展示與實際不符的“照騙”現象也較普遍。綿陽任女士因天氣取消酒店訂單,酒店同意卻未及時處理,導致平臺自動核銷;松潘某酒店因第三方超售取消肖女士訂單,消委調解后酒店全額退款并賠償100元,涉事酒店還被立案調查。
美容美發、健身、教育培訓等領域預付式消費投訴居高不下,問題集中在商家不兌現承諾、設“概不退款”“高額轉讓費”等無效條款、經營主體變更或關門跑路導致維權難。綿陽王女士因家庭變故、患病,要求退還醫療美容院3萬余元預付余額遭拒;宜賓翟女士轉讓健身房年卡,被要求付15%轉讓費(216元)。經消委介入,王女士獲全額退款,翟女士免費轉讓。
直播帶貨投訴集中于虛假宣傳(如夸大課程效果、售假冒商品)、退款壁壘(多層審核、單方面拒退)、未成年人誤消費及舉證難。達州周女士未成年孩子花1600元買“乳金色英短貓”,收貨為乳色貓,商家僅允退20%;重慶、安徽等3名消費者通過抖音買“金彈子”盆栽,微信轉賬后收雜木且被拉黑。經調解,前者獲退1000元,后者全額追回2800元。
針對三季度投訴問題,四川省消委會從政府監管、行業自律、消費者能力建設、社會共治四個維度提出對策建議,開展教育培訓虛假宣傳、違法分期專項整治,探索預付資金第三方托管;直播、教育平臺保存直播錄屏,推課程質量評級;酒店行業推廣VR看房,設超售預警與履約保證金;曝光“高薪兼職”陷阱,建議70歲以上用戶關閉免密支付,推廣“全國消協智慧315”小程序;打通部門數據壁壘,及時發布消費警示,對嚴重侵權行為“訴轉案”,公示投訴信息提高違法成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