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宣傳部供圖
"> 中越青年在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體驗紙漿壓花畫制作。
貴州省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以“紅途共越 青春‘黔’行”為主題的2025中越青年“黔”行對話會系列活動日前在貴州舉行。30余名中越嘉賓及青年代表,循紅色足跡,探生態新路,話友好情誼,感知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共繪中越命運共同體的青春畫卷。
循“紅”而行,歷史光芒映照前行路
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一棟二層磚木結構小樓靜靜矗立,這里是遵義會議會址。越南外交學院畢業生武明孝舉著手機,認真拍攝。“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他說,“站在這里,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
遵義會議陳列館內,泛黃的照片、珍貴的文物無聲訴說著崢嶸歲月。“貴州不僅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也非常重視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揚。”越南外交學院學生阮氏懷玱在展柜前駐足良久,“銘記先輩的奉獻,方能更好地開創未來。”
在遵義市播州區茍壩村,跟隨講解員手中的馬燈,中越青年仿佛穿越回當年那個決定紅軍命運的深夜。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學者鐘雨桐在參觀茍壩會議會址后表示:“參觀了這里,我們更能感受到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今年是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在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中越青年開啟了一段沉浸式紅色之旅。“和紅軍戰士們一起‘沖鋒’,‘爬雪山’‘過草地’,能感受到紅軍鋼鐵般的意志。”越南《時代》雜志記者阮氏梅垂說,“‘紅飄帶’的體驗非常有教育意義,特別是看到很多中國青少年來到這里參觀,我相信紅色精神會代代相傳。”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越南河內國家大學中文教師楊德心表示,“這些不僅是屬于中國的歷史財富,也是激勵我們這代青年應對新時代挑戰的精神食糧。”
逐“綠”而動,優良生態鋪展振興路
來到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青翠稻田如波浪般鋪展,青瓦白墻的黔北民居點綴其間。“這里的鄉村風景真美,山水間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滿眼的綠意讓在貴州求學多年的越南青年裴金蓉禁不住贊嘆。
花茂村原名“荒茅田”,從過去的貧困荒蕪,到現在游人如織,花茂村“蝶變”的秘訣何在?
陶藝館內,前來研學體驗的客人絡繹不絕,村民母先才一邊熟練地揉泥、拉坯,一邊自豪地介紹:“這些年,我們陸續關停土窯、種上綠樹,守住了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
“這里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結合得如此之好!”在了解花茂村故事后,楊德心說,“貴州生態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模式及相關經驗,可供越南發展綠色經濟借鑒。”
貴陽市觀山湖公園內,湖水清澈,成群的鷺鳥悠然自得。感受著林間的清涼,阮氏懷玱告訴記者:“貴陽的夏天涼爽舒適,令人心曠神怡,我會推薦更多越南朋友來貴州旅游。”
“貴州在生態修復、綠色農業、綠色經濟等方面發展成效顯著。”裴金蓉說,希望未來越中兩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開展更多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綠色發展“紅利”。
同“心”而為,青春力量共筑友誼路
紙漿飄香,花茂村“花茂人家”造紙工坊里,青年們興致勃勃地體驗紙漿壓花畫制作。“越中情誼,貴如金玉。”河內國家大學學生黎文大舉著自己創作的一幅名為《金枝玉葉》的作品解釋,“我們青年要做的,就是傳承這份情誼,并為其增添新的光彩。”
樂聲悠揚,在2025中越青年“黔”行對話會現場,兩國青年的交流真摯而深入。越中友好協會副主席阮榮光傾情演奏了電子管樂曲《天路》并寄語:“青年要把越中兩國友好關系這一寶貴財富保留好、發展好、鞏固好。”
新時代的中越青年如何傳承好兩國“同志加兄弟”的深情厚誼?“中越兩國青年做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守護共同的歷史記憶……做時代發展的踐行者,為構建中越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智慧……”兩國青年莊嚴宣讀中越青年“黔”行對話會貴州倡議,在“黔”行之路上共同搭建起心與心溝通的橋梁。
貴州青年袁佳麗說:“這次紅色之旅讓我明白,在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下,我們應以共同珍視的紅色精神財富為紐帶,傳承中越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斗爭中凝結的深厚情誼,并與更多伙伴攜手前行。”
“在科技時代,青年作為最活躍的力量,應善用新媒體傳播知識。”參觀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后,越南河內廣播電視臺中文新聞主播楊氏青賢深受啟發,“我計劃通過社交媒體,讓更多越南民眾了解貴州的文化魅力和發展成就。”
“我的使命不僅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到越南課堂,也希望能幫助中國朋友看見越南的美麗與真實。”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擁有百萬粉絲的楊德心信心十足地說,“當越來越多的兩國青年講述彼此的故事、理解彼此的文化,越中友誼將不僅是‘歷史傳承’,也會成為融入時代脈搏、流淌在青年血液里的‘共同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