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正努力為世界提供更多優質的國際公共產品。”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特聘院士、新加坡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加快全球綠色轉型、推動自由貿易發展和促進區域多邊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馬凱碩曾多次到訪中國,中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24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130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速保持在5%,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許多國家積極推動經濟增長、改善民生,中國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特別是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經濟穩健發展。”馬凱碩表示,“不少國家欽佩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希望像中國一樣增進民生福祉。”
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出口同比激增75.2%,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穩居全球第一。“以電動汽車為例,如果10年前有人預測,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將領跑世界,沒有人會相信,但現在事實就是如此。”馬凱碩說,這展現出中國經濟的堅強韌性與蓬勃活力。
近期,中國經濟半年報的亮眼成績引發積極反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摩根士丹利等國際組織和機構普遍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不少跨國公司繼續增持中國資產。“我很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從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技術,到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智能機器人,中國是世界上對未來產業投入最多的國家之一。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向好發展的趨勢沒有改變。”馬凱碩表示。
馬凱碩認為,中國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世界經濟綠色轉型提供重要機遇。“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努力降低太陽能電池板等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價格,這是中國送給世界的禮物,也幫助國際社會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馬凱碩說。
當前,中國正積極深化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持續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目前,中國已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3個自貿協定,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自貿區網絡不斷拓展深化。馬凱碩表示:“中國加入并積極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深化與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區域國家的貿易關系,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降低關稅,這無疑對地區乃至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全球南方實現現代化。”馬凱碩說,“全球南方國家間的合作旨在幫助彼此實現發展和繁榮。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幫助改善共建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為這些國家帶來切實的發展機遇,中國正在為全球合作樹立典范。”
“當前國際社會猶如一個地球村,面臨諸多共同挑戰,任何國家都無法靠單打獨斗來解決這些問題,各國必須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團結協作。”馬凱碩表示,“以中國和東盟國家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可以通過聯合國框架、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二十國集團機制等多邊平臺,加強對話交流,積極推進區域多邊合作,共同促進亞洲發展。”
(本報記者于景浩、劉歌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2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