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慶10月21日電 題:大巴山里臘味飄香 “中華老字號”備貨出海
作者 張旭
“我的手機正在直播,熱得發燙。記者朋友,我晚點再給你回電話?!苯?,重慶市城口縣治平鄉工作人員吳虹霞告訴中新社,通過網絡直播,最多時,她一天賣出了14頭大肥豬。近期,她亦將籌備“年貨專場”的臘肉產品銷售。
10月,地處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城口又到了制作臘肉的旺季。走進城口,從餐桌到直播現場,從農舍炕房到臘肉生產工廠,一幅產業興旺的圖景徐徐展開。
當地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和代代相傳的制作工藝,賦予城口老臘肉獨特的口感。據當地官方介紹,城口老臘肉是中國臘肉中唯一的“中華老字號”。
10月9日,工作人員在重慶市城口縣坪壩鎮的臘肉生產工廠內腌制臘肉。張旭 攝在城口,臘肉是富民興縣的產業。
1982年出生的城口姑娘王克超說,她曾外出務工,因看到家鄉臘肉產業發展較好,便和丈夫回鄉養豬,這樣既可以照顧家中老小,又從中找到小康生活“奔頭”。
城口人付成銀曾在重慶萬州一家醫院工作,后轉行回到家鄉,在城口縣北屏鄉開了一家“付小廚”餐廳,迄今已五年有余,在業界小有名氣,做菜供應食客之余,每年可銷售各類臘肉制品逾百萬元(人民幣,下同)。
城口縣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地正在開展城口老臘肉“進京”“進魯”“進商圈”“進機關”“出山”“出?!钡摹八倪M兩出”行動。目前,相關產品已暢銷全國近30個省份以及全球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城口老臘肉出海較早?!比珖鴦趧幽7?、城口老臘肉產業代表人物趙孝春說,通過朋友、熟客介紹,10多年前,他就已通過經銷商將臘肉出口至俄羅斯、東南亞等地。
重慶美綴美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海明說,海外客戶對臘肉產品的反響非常好,銷量逐年擴大,公司還向新加坡商家寄出了樣品,擬拓展合作。
因看好行業發展,王海明投資上億元,在城口縣坪壩鎮建設臘肉生產工廠。王海明介紹,通過優化生產流程,臘肉從鮮切、腌制、炕制到成為合格產品,需要一個月到一個半月時間,如小火慢炕,則需兩三個月。為了讓客戶在2026年春節吃到新制臘肉,其工廠現迎來生產旺季,每日有60多人忙碌在產線。
臘肉的香味,亦將海外食客“引進來”。
扎根大巴山的法國漆藝家文森·漆是“付小廚”的食客之一。一次偶然聊天中,付成銀從文森·漆口中得知其家鄉的“黑松露香腸”,遂研發了黑松露系列臘肉、香腸,頗受食客歡迎。她的臘肉產品購買者中,亦有來自美國、新加坡的民眾。
據統計,2024年,治平鄉養殖生豬8500余頭。這一數據在2025年上升到9200余頭。2025年城口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啟動城口老臘肉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
“城口老臘肉,涉及諸多產業。”吳虹霞稱,她通過直播電商為城口老臘肉等“山貨”走出大山插上了“翅膀”,亦帶動了生豬養殖、農業種植、餐飲、民宿等相關產業發展。
重慶工商大學教授莫遠明認為,作為重慶極具辨識度的產業,城口老臘肉可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網紅城市效應等有利因素,并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中,大力發展“文旅+消費”新業態,進而滿足國內外民眾多元消費需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