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9日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9日上午舉行2025年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翟濤在會上介紹國家職業標準開發工作相關情況。
翟濤表示,國家職業標準是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職業活動內容,對從事該職業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要求作出的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有關規定,人社部建立完善國家職業標準開發機制,“十四五”以來,會同有關部門共頒布了328個國家職業標準。前段時間,新組織開發完成的95個國家職業標準正式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
翟濤介紹,這批國家職業標準主要有3個特點:一是滿足新職業快速發展需求。新職業發布后,相關行業供需兩旺。人社部加快新職業標準開發,這批國家職業標準中的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智能制造系統運維員等9個是近兩年發布的新職業、新工種。二是滿足重點領域急需人才培養需求。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加快,一些新興領域的人才需求旺盛。人社部加大了先進制造、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職業標準開發力度。這批國家職業標準,有37個屬于重點領域,包括了先進制造類19個、數字經濟類6個、綠色經濟類3個、交通運輸與低空經濟類9個。三是滿足民生領域緊缺人才培養需求。當前,養老護理、嬰幼兒托育、家政服務、生活服務等民生領域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社部適應新需要、新期待,持續開發民生領域相關職業標準。這批國家職業標準,51個屬于生活服務類,占53.7%。
翟濤強調,發布國家職業標準將對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勞動者職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明確職業技能要求。國家職業標準對從事該職業所需的基本素質、工作要求等作出規定,為勞動者提供清晰的職業能力圖譜,勞動者可以對照標準,了解從事這個職業自己“應該會什么”“應該掌握什么”。
二是引導職業培訓方向。國家職業標準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技能人才評價的基本依據。職業院校、培訓機構依據國家職業標準來設計教學計劃、制定教學大綱、選擇培訓教材,規范培訓過程和教學內容,保證了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同時,國家職業標準明確評價考核基準,確保了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信力。
三是保障職業發展權益。國家職業標準為勞動者指引了職業發展路徑,也提供了晉升職業技能等級的依據。在很多用人單位,員工的薪酬等級、崗位津貼等,都與職業技能等級直接掛鉤。制定國家職業標準,可以激勵勞動者不斷提升職業能力,增強職業競爭力,實現技高者多得。
為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社部不斷優化職業標準開發機制,加快國家職業標準尤其是新職業標準開發速度,在繼續加大組織開發力度的基礎上,探索公開征集的方式,面向社會征集相對成熟的標準稿,努力縮短開發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下一步,人社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國家職業標準開發力度,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培訓、評價激勵等方面的作用,惠及更多勞動者就業創業和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