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棗莊10月29日電 (李明芮)近年來,山東棗莊立法工作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解決改革發展熱點難點和民眾急難愁盼作為立法導向,突出棗莊特色,以“小切口”“小快靈”方式努力抓好產業促進立法。
10月28日-29日,記者跟隨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機關組織的集中采訪活動深入棗莊,實探該市使“所立之法”成為“所需之法”的生動實踐。
棗莊素有“中國石榴之鄉”的美譽,石榴不僅是當地獨樹一幟的特色產業,更以超12萬畝的種植規模鋪展成富民興村的生態畫卷。近年來,該市持續打造石榴深加工、石榴盆景、石榴文化旅游等產業鏈。為促進石榴產業高質量發展,棗莊人大立足人大職能,發揮優勢作用,研究制定了中國首部石榴產業專項法——《棗莊市石榴產業發展促進條例》。
棗莊冠世榴園內種植的石榴樹。李明芮 攝棗莊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房偉介紹稱,《棗莊市石榴產業發展促進條例》相關制度設計充分考慮了棗莊石榴產業的實際情況,鼓勵以品牌培育和科技研發引領產業提檔升級,支持石榴產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融合發展,延伸優化產業鏈條,突出了用立法解決產業發展實際問題。在該條例的推動下,2024年以來,全市開工建設總投資79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石榴產業項目25個,石榴產業產值達48億元,帶動該產業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2萬元、高于全市0.8萬元。
這份政策紅利在棗莊嶧城區石榴種植戶劉遠的“石榴版圖”里,有著最鮮活的體現。劉遠向記者細數自家產業:7畝多的石榴盆景園、5畝多的石榴種苗園、近30畝的石榴種植園。但回憶往昔,劉遠仍有感慨:“以前石榴樹買賣全憑‘模糊標準’,樹干多粗能交易、樹齡多長算古樹,都沒有明確說法,市場亂象讓我們犯難。”
如今,隨著《棗莊市石榴產業發展促進條例》落地生根,一切變得井然有序,條例既以種質資源保護筑牢產業根基,用種苗生產經營規范護航品質,更通過市場體系建設厘清了買賣邊界。“混亂現象沒了,市場越來越有秩序。”劉遠稱,這份實打實的政策紅利,正變成枝頭沉甸甸的收獲,暖了種植戶的心。
條例的精準施策,離不開基層聲音的充分融入。棗莊市石榴研究院技術研究室主任羅華是扎根一線的市人大代表。履職4年來,他以“石榴”為履職核心,常年奔走田間地頭、深入基層民眾,仔細傾聽種植戶的意見訴求,只為讓石榴這一棗莊“土特產”,真正成為果農的“致富果”“搖錢樹”。“我提交的《棗莊市石榴產業發展促進條例》相關立法建議,順利被市人大采納。”羅華坦言,能讓基層心聲轉化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制度保障,是自己作為人大代表最珍貴的履職成果。
這份立法賦能產業的實踐,不僅讓石榴成為棗莊富民興村的“金果子”,更推動城市在新興賽道上加速轉型——如今的棗莊,正以“中國新能源電池名城”的新定位重返高質量發展的舞臺中央。棗莊人大以“小快靈”立法破題,于2023年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棗莊市鋰電產業發展促進條例》。
在《條例》的引領帶動下,棗莊突出鋰電新能源產業首位度,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打造了布局優化、鏈條完備、協同高效、集聚效應明顯的鋰電新能源產業集群。截至2024年底,棗莊新能源上下游企業發展到278家。其中,鋰電企業發展至128家。
位于滕州的威達重型高端數控機床裝備基地。李明芮 攝而在“中國中小機床之都”棗莊滕州,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人大代表的助力。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威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王亮始終聚焦行業趨勢,先后提出“關于推動機床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等10余條建議。他建議著力發展工業母機、芯片、機器人等高端領域產業項目,重點培養一批卓越工程師和大國工匠。
“下一步,我會結合人大代表、高級技師等不同身份,從研發、生產等各個視角,持續關注、挖掘工業母機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問題,歸納總結后提出更多建議,為國家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王亮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