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李京澤)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章百家3日在北京指出,二戰時,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對同盟國作戰形成有力支撐,外界應客觀看待中國抗戰的作用。
在北京大學主辦的“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章百家表示,中國抗戰是一段充滿曲折、艱苦卓絕的歷史。他引用二戰中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觀點:“中國戰場用極其稀少的資源去對抗強大的敵人,這是任何其他戰場所沒有的情況。”
章百家認為,中國抗戰時間最長、過程最曲折,是一個落后國家反對帝國主義強國侵略的戰爭。
他還提到,中國抗戰與民族解放和社會制度的革命性變遷緊緊聯系在一起。抗戰勝利對于改變中國人的精神面貌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影響了中國人對于國家發展形勢的認識。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汪朝光也在此次研討會上強調,正確認識中國抗戰的歷史意義,形成共同的集體記憶,有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他注意到,大陸年輕人對于抗戰歷史有著正確、積極的認知。今年以來,各地博物館、紀念館的抗戰主題展覽迎來參觀熱潮。
汪朝光認為,通過參觀學習,可以樹立正確史觀,可以增進對抗戰精神的理解,并內化為持久的精神動力。他說,對于民眾而言,既要有各自的家族歷史記憶,也要有民族的、國家的共同歷史記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