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1月6日電 (記者 朱賀)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6日在臺北呼吁民進黨當局認清現實,重視“九二共識”這一維系兩岸往來的政治基礎。
在由臺灣政治大學、對外關系協(xié)會舉辦的“兩岸關系的談判協(xié)商:從回顧中找解方”座談會上,邱進益作為1993年汪辜會談的推動者、親歷者,回顧當年歷史細節(jié),強調“九二共識”在兩岸關系發(fā)展中的關鍵作用。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會長汪道涵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簽署四項協(xié)議,建立起兩岸協(xié)商制度,使兩岸關系在經歷40余年對峙后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簽字儀式上,為兼顧大陸使用簡體字、臺灣用繁體字,雙方商定所有協(xié)議一式四份?!睍r任臺灣?;鶗倍麻L兼秘書長的邱進益回憶會談細節(jié)時提及,兩份簡體字版本中,汪道涵的名字簽在前面,繁體字版本則是辜振甫簽字居前。頭兩份協(xié)議簽署完成,邱進益特別請辜、汪互換座位,令在場記者笑成一片,“這是國際簽字儀式沒有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偉大發(fā)明”。
邱進益說,時任兩岸領導人均肯定此次會談的歷史意義,而會談實現的必要前提“九二共識”,則為兩岸帶來30余年的和平紅利。
他指出,馬英九執(zhí)政期間,兩岸保持和平交流、經貿暢旺,正是基于雙方共同堅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如今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企圖切斷兩岸歷史、文化、血脈聯結,導致兩岸失去對話基礎,“不是我們愿意見到的事”。
今年是2015年兩岸領導人新加坡會面十周年。當年曾參與推動會面的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夏立言,也在座談會上表示,當年“習馬會”成功舉辦,一方面源于兩岸領導人的高度意愿,另一方面則在于雙方有“九二共識”這一共同的政治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毕牧⒀耘e例稱,馬英九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時期,臺灣得以作為觀察員參與世界衛(wèi)生大會;而民進黨上臺后,臺灣不僅被排除在世衛(wèi)大會之外,更日益變成“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
“九二共識”名詞提出者蘇起認為,回顧兩岸關系史上的數次關鍵會晤或談判,環(huán)境因素至關重要。如今大陸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美方所謂的“保臺”不僅能力不足,意愿也大不如前。他提醒,臺灣各政黨應審慎思考,如何面對百年未見的變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