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通化11月8日電 (李彥國 宋曉林)74份記錄日本侵華時期梅河口至集安(舊稱“輯安”)鐵路(下稱“梅集鐵路”)修筑實況的原始設計圖紙,近日在吉林通化首次集中公開。圖紙清晰展示出日本侵略者為掠奪中國東北資源、強化殖民統治和鎮壓東北抗聯而修筑鐵路的野心與布局。
這批圖紙繪制于1937年至1940年,由通化文史研究者、民間收藏家莊鵬歷時3年收集整理,涵蓋梅集鐵路通溝嶺、老嶺區段的橋梁、隧道、涵洞及站場設施,分為設計圖、變更圖與竣工圖等,設計人員署名均為“日系”,部分繪圖人員為“鮮系”,具有極高的史料與實證價值。
莊鵬和他收藏的梅集鐵路設計圖紙。 宋曉林 攝據介紹,梅集鐵路由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于1936年開工建設,1939年全線貫通,全長250余公里,沿線貫穿礦產與林業富集區。為加速資源掠奪,日方還修建鐵廠、果松、鴨園、東通化四條專用線,專供運輸煤炭、鐵礦石及制鐵原料。
“這條鐵路是日本實施‘吸血式’經濟侵略的重要通道?!蓖ɑ形h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馬會鳳表示,1938年日方成立東邊道開發株式會社,與鐵路工程配套推進,形成以鐵路為骨架的系統性殖民“開發”體系,而日本所謂的“開發”,就是掠奪的代名詞。
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通化工務段原副段長、高級工程師花立偉表示,梅集鐵路單位造價遠超中東鐵路與京奉鐵路。其中,老嶺隧道采用當時罕見的螺旋式復心隧道設計,需要解決兩端落差109米所帶來的技術問題,顯示出日本為以戰養戰擴大侵華戰爭,加速滅亡中國而不惜代價。圖紙中有大量設計變更記錄,反映出日本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資源緊張、戰爭潛力不足的情況。
東北抗聯在楊靖宇將軍的指揮下,曾多次襲擊筑路工地,特別是1938年3月突襲老嶺隧道工地的戰斗,給日偽當局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迫使鐵路推遲通車。
莊鵬希望,通過這74份圖紙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讓更多人直觀了解那段屈辱的歷史,充分發揮其愛國主義教育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