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11月13日電 (江瑩)13日,記者從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召開的“衛生健康為民服務十六項舉措”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天津取消門診預交金,試點探索推行門診“先診療后付費”,提高就診效率。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供圖)天津市衛生健康委財務基建處副處長趙寶偉介紹,為持續提升群眾就醫體驗,切實減輕患者繳納預交金負擔,今年初,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將“取消門診預交金,試點探索推行門診‘先診療后付費’,提高就診效率”作為天津衛生健康為民服務十六項舉措之一開始實施。
政策出臺后,天津市各醫療衛生機構以切實減輕患者繳納預交金負擔為政策目標,結合自身診療特色、預交金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設水平等因素,制定工作方案,細化操作流程,確保政策落地可行、執行有效。各醫療衛生機構結合近3年住院費用數據,區分不同病種、不同醫保類型測算住院病種預交金收取額度,一院一策,并根據實際情況實行動態管理,不斷提升患者看病就醫體驗。截至今年9月底,天津市已清退門診預交金501.68萬元,入院患者平均預交金額由政策實施前的8403.68元降至7243.77元,住院預交金公示常見病種數量3319個。
同時,鼓勵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探索建立就醫信用體系,面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的門診患者,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便民方式和信用就醫結算方式,切實提升患者就醫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衛生健康為民服務十六項舉措”涵蓋了疾病預防、診療服務、重點人群保障、基層能力提升等多個關鍵領域。天津市衛生健康委醫政處處長淮明生介紹,在聚焦群眾“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等民生關切方面,也將“免陪照護”納入了天津衛生健康為民服務十六項舉措,解除患者家屬的后顧之憂。同時,遴選確定15家免陪照護標桿建設醫院,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天津樣板”,最終實現以點帶面、全域共進。截至10月,天津市68%的三級公立醫院能夠提供免陪照護服務,覆蓋247個病區、8812張床位,服務能力和覆蓋面持續擴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