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11月16日電(記者 黃艷梅)11月15日至16日,2025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廣西大學土木工程分會場會議暨第五屆西部陸海新通道工程防災減災與結構安全國際會議在廣西大學舉辦,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圖為會議現場。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供圖國際產學研用合作會議是由教育部搭建的中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對接平臺,是務實推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產學研用合作的重要載體。
此次會議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指導,廣西大學主辦,廣西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承辦。會議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工程防災減災與結構安全”這一核心議題,共舉行23個大會報告、13個青年學者分會場報告以及24個研究生分會場報告。
會議重點探討了大跨拱橋智能建造與智慧運維、高性能結構全壽命安全與耐久、市政水運與海洋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喀斯特地區巖土與地下工程防災減災、城市更新、綠色低碳及智能建造技術等前沿方向,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中國西部省區市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省區,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關鍵節點和陸海交匯門戶。
廣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肖建莊稱,廣西大學高度重視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積極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深化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推動國際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他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研討,共同推動新技術、新方法在工程實踐中的創新應用,為構建安全、綠色、智能、韌性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