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1月19日電(祝歡)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決勝‘十四五’續寫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三場。發布會上披露,四川“十四五”時期社會治理工作成效顯著,其中全省有1500余萬名注冊志愿者,7萬余支志愿服務隊以及13.57萬名專業社工人才活躍在社會治理一線。
新聞發布會現場。四川發布供圖四川省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王乾表示,“十四五”期間,四川以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為著力點,協同強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社會治理效能明顯提升,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為四川現代化建設打牢堅實基礎。
在城鎮社區治理方面,四川聚焦全省近5000萬城鎮居民的急難愁盼,持續實施社區治理優化服務提升行動,圍繞“補短板”“提能力”“創特色”,每年分別選擇150個、100個、240個社區梯次推進,以點帶面帶動整體提升。同時,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張清單”,動態掌握并有效回應“一老一小”、孤寡殘疾需求,多措并舉推進城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
在鄉村治理方面,四川出臺《村(社區)工作機制指導目錄》,深入推進強村弱村、重點難點村分類管理,建立健全農村“三留守”關愛服務體系,推廣“川善治”平臺和積分制、清單制等有效做法,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在移風易俗中的積極作用,加強厚葬薄養、高額彩禮等專項治理,創新開展“村字號”文體活動,全省鄉村社會風貌煥然一新。
四川突出民生優先,以服務“一老一小”為重點、兼顧全年齡段群體,每年省級獎補支持490個社區提升服務功能,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未達標率過去3年下降超過30個百分點。同時,四川堅持片區化、集成式布局,整合12個部門20類項目,首批打造50個集養老、托管、健康、創業、文體等服務于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
四川加大社會治理賦能力度,增補社區工作者2.71萬名,全面完成“萬人十八”目標(即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標準),面向城鄉4.2萬余名基層工作者,舉辦19期視頻培訓,通過講解典型做法和鮮活案例提升基層干部能力素質。
據介紹,四川在德陽、樂山、攀枝花開展的黨建引領接訴即辦試點成果顯著:共受理訴求123萬多件,合理訴求辦結率98.84%,群眾滿意率96.66%?!?2345”市民熱線,作為永不掉線的服務窗口,5年來處理來電來信超7184萬件次。
四川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胡建林在發布會上介紹,四川省備案類社區社會組織達到9.8萬個,專業社工機構2000余個,社區慈善基金6300余支,持證社工近3年年均增長172.2%,基層服務的組織化、專業化程度得到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