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韓娜娜)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丹鳳縣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創新實施產才融合戰略,通過構建“引育留用”全鏈條機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產才互促,構建融合發展新格局。丹鳳縣聚焦縣域“四大產業集群”和十大產業鏈發展需求,創新建立“1+3+N”協同機制(職能部門+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專家人才),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依托鏈主企業新建專家工作站、招才引智聯絡站5個,引進“高精尖缺”專家56名,幫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14家,解決技術難題30項,轉化創新成果12項。通過“兩聯兩建”專項行動,在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形成“人才+項目+平臺”的雁陣格局,實現產業聚才、才興產業的良性循環。
機制創新,激活人才發展新動能。丹鳳縣推行“剛性+柔性”雙軌引才模式,持續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做好專業技術人才招錄。創新實施“師帶徒”“雙師課堂”培養機制,培育高素質農民200人、經營管理人才100人、康養人才500人。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制度,落實人才津貼、住房保障等12項配套政策,解決子女入學、職稱評定等關鍵問題43件。開展“丹鳳英才”評選活動,表彰各領域優秀人才50名,營造尊才愛才濃厚氛圍。
本土育才,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丹鳳縣深入實施鄉村人才振興“三大工程”,充分挖掘和發揮本土人才的潛能。實施培育工程,通過“田間課堂”“院落教學”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文旅復合型人才、能工巧匠和鄉村治理骨干,夯實人才基礎。深化帶動工程,支持“土專家”、“田秀才”、致富帶頭人領辦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參與鄉村治理,激活能人效應。做好賦能工程,用好“鄉音黨課”、駐村講堂等載體,讓本土人才既做產業發展的帶頭人,也做黨的政策理論的“鄉土宣講員”,強化長效支撐。建立鄉土人才數據庫,在項目扶持、政治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鼓勵致富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讓本土人才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