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周 飛)今年以來,丹鳳縣竹林關鎮東樓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分層分類執行常態化幫扶政策,全面排查檢視薄弱環節,舉一反三補齊短板弱項,守牢不發生返貧致貧底線,毫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東樓村組織“四支隊伍”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多樣化宣傳政策,通過入戶走訪175戶658名一般脫貧戶以及8戶23名重點監測戶,講解各項惠農政策的申請條件、申請方法、補助標準等,現場為他們答疑解惑。對于常年外出的農戶,通過微信或者電話聯系,提高他們對惠農政策的知曉率、滿意度和認可度。結合近期“排查月”活動,按照“8+1”工作思路,入戶走訪時詳細了解家庭成員、健康、就業等基本情況,排查飲水安全,宣傳產業扶持、交通補貼、民政救助等各項政策。同時,將走訪排查與養老保險收繳、野生動物保護、人居環境整治等當前重點工作相結合,做到統籌推進。對排查發現的問題,列出匯總清單,做到即知即改、邊查邊改,確保問題整改見底見效,切實補齊工作短板,不斷推進鞏固銜接工作基礎再夯實、質效再提升。
為加強動態監測,守住返貧底線,東樓村通過農戶自主申報、網格員日常摸排、“四支隊伍”定期走訪、上級行業部門反饋等多種途徑,對有返貧風險的農戶進行會議研判和民主評議,及時納入1戶監測戶,聚焦風險點開展針對性幫扶;對市縣醫保監測預警系統反饋的12名疑似風險人員信息,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預防”。同時,宣傳產業獎補政策50次,鼓勵支持轄區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庭院經濟;利用新媒體推送就業信息100多條,積極與縣人社部門溝通銜接,開展各類技能培訓5次,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能力;加強扶貧資產收益管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入股分紅的優勢,讓脫貧群眾得到更實惠的利益。
東樓村還不斷加強設施建設,推進水毀道路、河堤修復、和美鄉村建設進度,不斷改善群眾生活條件;開展人居環境整治16次,改善鄉村環境衛生,扮靚美麗鄉村顏值,擦亮鄉村振興底色;完善村規民約,培育鄉風文明,革除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優化治理體系,開展法治教育8次,不斷提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成功率,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