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代緒剛 王 強 趙 軍
“商南茶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一直困擾著商南茶產業的發展,請問當前我們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是否有系統、長期的規劃?”商南縣人大代表、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經理劉寶柱問道。
7月25日,在秦嶺深處茶海公園里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內,茶香裊裊,沁人心脾。30多名人大代表與縣茶產業發展中心、自然資源局、文旅局等10多個部門的“一把手”及三大茶葉主產區(試馬、富水、城關街道)的負責人圍坐一堂,開展以“聚智茶產業·共話新發展”為主題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活動,重點圍繞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產業發展、重點意見建議辦理等情況,讓“專業代表”通過“專業活動”助推破解“專業問題”,通過專業代表聯絡站代表與政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溝通,深入分析探討全面推進茶產業發展工作中的難點堵點,提出意見建議。在3個多小時的熱烈交流中,23個問題被現場“接單”,17項承諾當場“立賬”,為商南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勾勒出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
調研先行 為茶產業把脈定向
“我們這次‘人大代表·局長面對面’活動,不是來擺成績,而是來找短板。”商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端強便為整場交流定下了務實基調。
茶產業,作為商南縣的支柱產業之一,不僅承載著經濟發展的重任,更與鄉村振興、農民增收緊密相連。回顧過往,商南茶園面積逐步擴大,茶葉品質穩步提升,茶旅融合也初現成效,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如影隨形。茶葉品牌影響力不足,茶旅融合項目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游客體驗有待優化,茶膳開發推廣缺乏系統性……一系列瓶頸制約著商南茶產業向高質量、可持續方向的發展。
為了精準找到產業發展的難點,本次活動前兩個月,商南縣人大圍繞“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主題,緊扣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產業發展瓶頸、重點意見建議辦理三大方向,組織代表深入基層開展調研。代表們走遍全縣10個鎮(街道)、23家茶企,發放問卷、夜談茶農,傾聽來自一線的聲音。經過梳理,共收集到品牌弱、鏈條短、老茶園低產等56條訴求,最終合并形成9個“必答題”,直擊茶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痛點。
活動現場,各部門紛紛“亮家底”、曬政策。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耀率先發言,介紹了全縣茶產業基本情況,指出了品牌溢價低、老茶園占比超四成,急需“二次創業”的現狀。縣自然資源局用“一張圖”解讀耕地保護與產業擴張的平衡點,為產業發展畫出“紅線”。縣文旅局拿出茶海公園改造計劃,為茶旅融合描繪美好前景……政策解讀為“問政”預熱,讓代表們“帶著問題來,奔著答案去”。
現場解答 解鎖茶產業新動能
“怎樣調動茶農、茶企參與品牌建設的積極性”“項目資金怎么申報”“線上怎么銷售”……
代表接連發問,部門負責人現場“接招”,一問一答間,發展堵點被逐一拆解。
劉保柱率先舉手,“區域公用品牌的建設、推廣、科研,有沒有專項資金?怎么申報?”
商南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耀當場亮出“兩張牌”:一是省農業農村廳茶產業專項資金,專用于加工廠改造、設備升級等轉型項目,企業按指南申報,全程公開透明;二是蘇陜協作、鞏固銜接等統籌資金,重點投向集中連片茶園改造、品牌營銷、茶旅融合上。劉保柱邊聽邊記,筆尖在“申報流程”四個字下重重畫線。
富水鎮人大代表、商南縣七碗茶公司經理王海龍拋出“流量焦慮”,“游客要新奇特,商南拿什么留住人?”等問題。
商南縣文旅局局長楊波給出“三把鑰匙”。第一把鑰匙是產品——做強茶海公園研學游、秦嶺茶鄉度假游、試馬北茶鄉村游“三大拳頭線路”;第二把鑰匙是服務——打響“金絲茶宴”一桌餐品牌,推出茶主題酒店、民宿和野奢、露營地等一批住宿設施,豐富茶旅游商品,做優做強后備箱經濟;第三把鑰匙是文化——通過打造“一臺戲、一部劇、一首歌”等方式,沉浸式體驗南茶北移故事場景,塑造商南北茶特有的文化IP。“讓游客白天采茶、晚上看戲、住在茶香里”。
話音未落,王海龍已豎起大拇指:“線路有了、產品有了、IP有了,今年客流破20萬人次,我們有底氣!”
“線上燒錢買流量,投產比卻越來越低,商南茶到底該怎么出圈?”縣人大代表、陜西果業集團商南有限公司黨支部宣傳委員、營銷部長徐濤把問題拋向縣電商中心主任黃欽鋒。
黃欽鋒直接亮出“規劃圖”:一是溯源直播,把茶園裝進手機,展示茶葉從采摘到制作的全過程,增強消費者信任。二是沉浸式“云品茶”,擴大品牌曝光。三是把年輕人拉進茶圈,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開設賬號,制作“茶葉冷知識”“不同茶葉沖泡技巧”等內容,吸引年輕消費者。
……
一問一答間,23個問題被拆解成23張“施工圖”,這不僅體現了政府部門對代表建議的高度重視,更展現了他們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堅定決心。針對代表提出的問題,各部門負責人現場回應100%覆蓋,其中60%的問題當場明確了解決路徑。
閉環督辦 確保承諾落地有聲
為了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會議現場即形成交辦清單,將代表提出的問題一一羅列,明確了“一周內書面答復、不滿意二次回應、仍存異議提交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的閉環處理機制,確保問題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縣人大農建環工委主任趙軍表示,將建立問題督辦臺賬,定期跟蹤問題解決進度,并通過代表聯絡站向群眾反饋辦理情況,形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監督落實”的全鏈條工作體系。同時,持續發揮監督職能,通過專項調研、代表視察、滿意度測評等方式,對本次活動提出問題的解決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及時收集群眾意見,形成“群眾提需求、代表傳聲音、部門抓落實”的良性互動格局。
“以前覺得局長遙不可及,今天他們筆記本上記得比我們還細!”縣人大代表、茶農江守華的感慨,道出了眾多參與者的心聲。
從“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到“一片葉子興一座城”,商南縣用一場茶香里人大代表與局長的對話,把民意轉化為動能,為秦嶺深處的這片綠葉寫下高質量發展的新注腳。在這場雙向奔赴中,商南茶產業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