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兀 琦)今年以來,商南縣筑牢政策支撐鏈,厚植服務賦能鏈,織密維權防護鏈,催化成果轉化鏈,構筑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
商南縣成立由32個職能部門組成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專班,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工作的意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責任清單》等文件,建立“以考促改、以考促優”的聯動評價機制,形成“督查—整改—提升”工作閉環,全縣商標有效注冊量、專利授權量分別實現年均增長24.3%和10.87%,高價值專利持有量穩居全市第二,經驗做法在省《發展改革動態》刊發。大力實施知識產權特派員聯系制度,推行“點單式”普法和“點對點”法律服務,指導9家企業通過貫標認證、22家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推送普法短信5700多條,新增專利授權28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30件,有效發明專利62件,新增高價值專利2件。同時,扎實開展“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知識產權入園惠企”“商標興企富農”等活動,搭建銀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接橋梁,力促企業“知產”變“資產”“專利”成“紅利”,以品牌化發展和市場化推廣帶動商南特色產業發展,指導虎之翼科技公司以76件專利質押獲得融資貸款1500萬元。截至目前,全縣商標注冊申請148件、注冊137件,有效商標注冊量達2625件,其中涉農商標768件,商洛秦嶺泉茗茶業有限公司獲評“陜西好商標”,“雙山”商標被認定為“商洛老字號”。
商南縣與河南省淅川縣、湖北省鄖陽區簽訂三省三縣區跨區域聯動執法合作協議,聯合開展市場主體登記事項公示信息、食品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聯合“雙隨機”執法檢查。三地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雙隨機”執法中實現標準共商、數據共享、執法共聯、信用共管,共同打造知識產權保護“示范高地”和區域執法協作“樣板工程”。織密執法協作網絡,建立“三張清單”,聯合制定跨區域檢查重點行業清單、高風險主體清單、共性違法行為清單,聚焦茶葉、中藥材、農產品、工業產品等三地特色產業,實施精準監管;推行“三項機制”,跨區域線索移交“即時響應”、案件協查“專班對接”、執法結果“互認互信”,破解異地取證難、執行難問題。創新“雙隨機”監管模式,統籌三縣區執法力量,探索“聯合編組、交叉檢查”模式,對三縣區貿易直通的糧油企業、食品企業、電子商務企業等實施“一次抽查、全面體檢”,依托信息化平臺,推動抽查任務、對象、人員“三統一”,避免重復檢查,減輕企業負擔。強化信用聯合懲戒,建立三地知識產權違法企業“黑名單”共享庫,對嚴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約談、聯合公示、聯合限制,形成“一處違法、三地受限”的信用約束格局。共建重點行業靶向檢查名錄庫,強化三地協同聯動,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統一執法標準和自由裁量,縮小三縣區在案件定性、處罰幅度等方面的差異程度,實現“一地發現、三地聯動、全域閉環”。截至目前,三地聯合開展市場主體登記事項公示信息、食品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聯合“雙隨機”執法檢查3次,檢查食品經營戶25家、知識產權企業12家,逐步健全源頭追溯、信息共享、執法聯動等長效機制,凝聚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