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謝 非)近年來,商州區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來抓,聚焦“精準”二字,通過全方位服務、多維度幫扶,確保政策落地到人、服務覆蓋求職全流程。
“數據+網格”雙輪驅動精準識別。依托省級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登記系統,聯動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服務平臺,通過電話聯系、上門走訪等方式“拉網式”摸排,為每名未就業畢業生建立含就業意向、技能特長、求職難點等信息的“一人一檔”電子臺賬。今年以來,已精準摸排登記離校未就業畢業生1244名,建立電子臺賬1244份。
“線上+線下”實現崗位直達精準推薦。線上,依托“秦云就業”求職平臺,開設高校畢業生專區,運用大數據和智能匹配技術,根據畢業生需求精準推送崗位信息。線下,高頻次舉辦“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招聘會,如“高校畢業生服務月”“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暨專場招聘”“職業學院電工班專場招聘”等,今年以來,已舉辦線上線下招聘20場次,提供適配崗位3000多個。
“市場+公崗”多元拓展精準擴崗。開展“訪企拓崗”對接活動,積極對接區內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用工需求,同時,充分發揮公共部門示范作用,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規模,加快基層服務項目招募進度。對于短期內確實難以通過市場渠道就業的困難畢業生,開發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確保“就業路上不落一人”。截至目前,已挖掘就業崗位3500多個。
“培訓+實踐”賦能增技精準滴灌。針對“實踐能力弱”問題,推廣電子商務、無人機駕駛等“短平快”培訓項目并給予補貼;推進就業見習計劃,募集9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450個見習崗位,見習畢業生每月可享1700元生活補貼和30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實現“見習即練兵,留用即就業”。
“指導+幫扶”,破障清淤精準指導。組建“就業導師團”,常態化開展“求職訓練營”“簡歷門診”等活動,“一對一”幫助畢業生提升職場軟實力;對有“慢就業”“緩就業”心態的畢業生加強心理疏導和觀念引導。
“政策+關愛”雙重兜底精準幫扶。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畢業生落實求職創業補貼,為有創業意愿者提供最高3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為回鄉創業者發放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在崗位推薦上給予困難畢業生“優先級”,為殘疾畢業生提供細致就業援助。同時,建立定期回訪機制,及時解決求職難題,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