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王佳姝鈺 閻隆昭)8月16日,鎮安縣萬畝烤煙進入采收烘烤期,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煙農們搶抓農時投入首輪采摘與烘烤。今年烘烤中首次采用的新能源生物質顆粒燃料,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舉措。
在米糧鎮,郁郁蔥蔥的煙田里,油潤翠綠的煙葉長勢喜人。煙農們穿梭其間采摘成熟煙葉,運至烤房后按大小、成熟度分類編桿,送入烤房完成烘烤。
產業發展離不開技術支撐。煙站技術員全程跟進,從采收時的帶莖采摘,到烘烤時的60℃恒溫,再到分揀時的三級分類,為煙農提供全流程指導。更重要的是,他們推廣的生物質顆粒燃料,正在重塑產業模式。
以往,烤煙依賴煤炭燃料,黑煙污染環境,成本高且烘烤質量不穩定。今年,鎮安縣以“雙碳”目標為引領,探索出生物質能源替代方案。在縣域工業集中區的生產車間里,玉米秸稈、果樹枝條等農業廢棄物經過加工,制成粉筆大小的生物質顆粒燃料。這種燃料燃燒充分、熱效率高,碳排放較煤炭降低近70%。
米糧鎮豐河村52座烤房烘烤的69公頃烤煙,均使用生物質顆粒燃料,每爐日耗150公斤,配合智能加料機實現自動加料、穩定升溫,既環保省力,又提升了煙葉質量,煙農再也不用起夜添煤。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推廣,撬動了鎮安縣烤煙產業的生產方式變革,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