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持續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包容性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不斷提升基礎制度、市場功能、監管執法等各方面的適應性、包容性,促進資源更加高效配置,讓優質企業和各類資金更好迸發活力、實現價值。”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9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從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適配性、更好發揮中長期資金“壓艙石”“穩定器”作用、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以及提高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等方面,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穩”的力量不斷匯聚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風險考驗,市場各方共同努力,從政策對沖、資金對沖、預期對沖等方面打出一攬子穩市“組合拳”,資本市場經受住了外部沖擊,韌性增強,預期改善。
4月份,美關稅政策調整擾動全球金融市場,中央匯金公司果斷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全國社保基金、證券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也積極投入,一大批上市公司采取回購增持等方式維護股價穩定,提振了市場信心,投資者情緒顯著提升,A股市場迅速企穩回升。
與此同時,證監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創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等一批標志性改革取得突破,資本市場“穩”的基礎更加牢固。在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看來,“穩股市”已成為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的關鍵抓手,政策強調以深化改革釋放市場內生動力,持續健全常態化的穩市機制安排,將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
未來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內外部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困難挑戰不少。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認為,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還需加強政策預期引導,落實新“國九條”和“1+N”政策體系,確保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推動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提升市場效率;強化監管協同,完善跨部門聯動機制,構建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準確理解“吸引力和包容性”
田軒認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要聚焦三重需求:一是提升市場活力的需要,通過吸引優質企業上市、引入長期資金,提高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二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為科技企業、創新項目提供更高效的融資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三是應對國際競爭的需要,在全球資本流動加劇的背景下,鞏固國內市場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維護金融穩定。
中國資本市場學會秘書長魏剛指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首先是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提高市場內在穩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全面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同時,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作用,著力增強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有針對性地滿足科技型企業的現實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當前,資本市場的內生質量與配置效率均出現積極改善”。章俊表示,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關鍵樞紐作用,需要在增強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方面下功夫,統籌推進投融資綜合改革和投資者權益保護,著力鞏固資本市場回穩向好勢頭。
加快推進新一輪改革
投資與融資是資本市場的一體兩面,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要求“健全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到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再到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增強國內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包容性”,“投資與融資”始終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路徑上的關鍵內容。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資本市場在投資端、融資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和包容性不足的問題。比如,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作用發揮仍不夠充分,上市公司結構尚不合理,投資者獲得感還有待提升等。
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是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的關鍵。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優質上市公司是市場價值的源泉,其穩定的盈利能力、透明的治理結構與可持續的成長潛力,直接決定投資者回報水平,是吸引長期資金入市的基礎。同時,上市公司質量的整體提升能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引導資本向科技前沿、產業升級領域聚集,形成“優質資產供給—資金流入—估值中樞上移”的正向循環。
包容性直接關系著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效果。近年來,證監會持續深化發行上市、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領域改革,優化制度和產品供給,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加快向創新領域集聚。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資本市場需進一步瞄準提升包容性發力,讓更多符合經濟轉型需求的科創型企業能夠通過資本市場發展壯大,有效提高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
田軒認為,將“吸引力”與“包容性”并列,意味著在未來的資本市場改革中,二者的協同關系將得到進一步重視。“在提高吸引力方面,應聚焦市場制度優化、上市公司質量提升、產品與服務創新、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等重點;在增強包容性方面,應側重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完善差異化上市標準,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強化信息披露和監管機制,推動退市制度改革,引導長期資本進入市場,強化投資者保護機制。”田軒說。(記者 馬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