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今年以來,金融總量合理增長,貸款利率持續處于低位,為提振金融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發揮了積極作用。10月份金融數據發布在即,《證券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和多家機構,對新增信貸及社融數據等進行前瞻。
總體來看,業界普遍預計,10月份新增信貸及社融環比回落。回顧9月份,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9萬億元,新增社融3.53萬億元。
在新增信貸方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10月份是信貸小月,預計新增人民幣貸款約5000億元,環比季節性下行。10月份,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畢,會帶動配套貸款大幅增加。四季度穩增長政策加力,也會對其他貸款有較強拉動作用。此外,今年隱性債務置換已接近尾聲,其對新增信貸數據的擾動也會有所減弱。
興業研究研報認為,要重點關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企業中長貸的拉動作用,預計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000億元。
華源證券研報分析,由于信貸需求偏弱,季初月新增貸款往往較低,季末月銀行偏好沖信貸規模以做大季末時點貸款規模,預計10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3000億元。
在新增社融方面,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預計10月份新增社融7500億元。伴隨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10月份委托貸款可能實現當月同比多增,對當月社融形成支撐。
王青預計,10月份新增社融約1.5萬億元。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會直接帶動當月社融中的委托貸款大幅增加。受政府債券發行節奏調整等影響,10月份政府債券凈融資會延續同比少增,但當月企業債券凈融資規模擴大,同比會保持較大幅度多增,進而對整體社融形成支撐。
華創證券研報認為,預計10月份新增社融1.1萬億元,社融存量增速預計回落至8.6%左右。
目前,距離2025年結束僅剩一個多月。展望后期,王青認為,著眼于穩定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更大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年底前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力,年內仍有降準降息的可能。同時,預計央行還將用好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流向科技創新、制造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小微企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在李超看來,伴隨近期國債買賣操作重啟,預計四季度降準、降息的概率下降,更大幅度的寬松政策預計將預留至2026年年初,為全年經濟平穩開局蓄力。